公共标识在招贴图形中的再设计--结合毕业设计的创意体会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7页 |
·选题背景 | 第6页 |
·研究现状 | 第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6-7页 |
第二章 招贴图形 | 第7-10页 |
·招贴 | 第7页 |
·招贴图形的艺术特点 | 第7-10页 |
·招贴图形的主题性 | 第7-8页 |
·招贴图形的鲜明性 | 第8页 |
·招贴图形的丰富性 | 第8页 |
·招贴图形的象征性 | 第8-10页 |
第三章 公共标识符号 | 第10-14页 |
·公共标识 | 第10-11页 |
·标志 | 第10页 |
·标志和标识 | 第10页 |
·公共标识 | 第10-11页 |
·公共标识的特点 | 第11-14页 |
·公共标识的功能性 | 第11页 |
·视觉语言的识别性 | 第11-12页 |
·形式特征的独特性 | 第12页 |
·文化信息的象征性 | 第12页 |
·公共标识的规范性 | 第12-14页 |
第四章 招贴图形运用公共标识再设计 | 第14-20页 |
·招贴图形与公共标识 | 第14页 |
·招贴图形运用公共标识的再设计 | 第14-15页 |
·再设计的定义 | 第14页 |
·运用公共标识再设计招贴图形 | 第14-15页 |
·运用公共标识再设计的招贴设计实践 | 第15-20页 |
·招贴主题性的确立 | 第15-16页 |
·招贴创意的联想 | 第16页 |
·招贴形义的表现 | 第16-20页 |
·直接引用法 | 第16-17页 |
·转换再生法 | 第17页 |
·多种形义构成法 | 第17-20页 |
结语 | 第20-21页 |
致谢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