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论文选题的意义及来源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IEC61850 标准概述 | 第11-12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第二章 IEC61850 标准应用于变电站的建设要求 | 第14-36页 |
·引言 | 第14页 |
·术语与定义 | 第14页 |
·数字化变电站(digital substation) | 第14页 |
·程序化操作(顺控)(sequence control) | 第14页 |
·智能终端(intelligent terminal) | 第14页 |
·系统构成与配置 | 第14-18页 |
·系统构成 | 第14-16页 |
·系统配置 | 第16-18页 |
·设备及软件技术要求 | 第18-23页 |
·设备技术要求 | 第18-22页 |
·软件技术要求 | 第22-23页 |
·应用功能的要求 | 第23-31页 |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 第23页 |
·监视和报警 | 第23-26页 |
·保护 | 第26页 |
·控制与操作 | 第26-27页 |
·远动功能 | 第27-28页 |
·计量 | 第28页 |
·人机界面 | 第28页 |
·事件顺序记录及事故追忆 | 第28-29页 |
·保护信息管理功能 | 第29-30页 |
·同步对时 | 第30页 |
·统计及计算 | 第30页 |
·自诊断与自恢复 | 第30-31页 |
·总体性能指标 | 第31-32页 |
·IEC61850 标准的一致性测试 | 第32-35页 |
·一致性测试的程序 | 第32-33页 |
·一致性测试的内容 | 第33-34页 |
·一致性测试的结果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IEC61850 标准应用于变电站中的模型建立 | 第36-48页 |
·引言 | 第36页 |
·建模术语 | 第36-37页 |
·术语 | 第36-37页 |
·术语关系 | 第37页 |
·建模原则 | 第37-38页 |
·物理设备建模原则 | 第38页 |
·服务器建模原则 | 第38页 |
·逻辑设备建模总体原则 | 第38页 |
·逻辑节点建模总体原则 | 第38页 |
·模型扩展原则 | 第38-40页 |
·扩展总体规则 | 第38-39页 |
·逻辑节点新建以及扩展规则 | 第39页 |
·数据新建以及扩展规则 | 第39-40页 |
·设备建模 | 第40-47页 |
·物理设备IED 建模 | 第40-41页 |
·IED 的建模方法 | 第41-42页 |
·逻辑设备LD 的建模 | 第42页 |
·逻辑节点LN 的建模 | 第42-47页 |
·网关模型 | 第47页 |
·逻辑设备LD0 | 第47页 |
·网关代理的其它设备的模型 | 第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应用IEC61850 标准的通信定义及语言配置 | 第48-54页 |
·引言 | 第48页 |
·应用IEC61850 标准的通信定义 | 第48-51页 |
·用IEC61850 定义变电站通信接口模型 | 第48页 |
·通信建模与映射 | 第48-49页 |
·IEC61850 应用于变电站使用的通信协议 | 第49-50页 |
·IEC61850 应于变电站使用的通信网络 | 第50-51页 |
·IEC61850 标准应用于变电站的配置语言SCL | 第51-53页 |
·SCL 变电站中的配置过程 | 第51-52页 |
·SCL 在变电站中的应用方式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IEC61850 标准应用于变电站的工程实例 | 第54-62页 |
·引言 | 第54页 |
·110KV 平安变电站的建设规模 | 第54-55页 |
·平安站基于IEC61850 标准建设的配置情况 | 第55-59页 |
·站控层网络配置 | 第55-56页 |
·间隔层应用配置 | 第56-58页 |
·过程层配置 | 第58-59页 |
·110KV 平安变电站网络结构图 | 第59页 |
·基于IEC61850 标准设计的平安变电站建设配置清单 | 第59-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