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48页 |
一、祖国医学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2-15页 |
(一) 古代医家对银屑病的认识 | 第12-14页 |
(二) 当代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 第14-15页 |
二、祖国医学对银屑病的治疗状况 | 第15-20页 |
(一) 辨证论治 | 第15-17页 |
(二) 基本方为主,随证加减 | 第17-19页 |
(三) 特殊方法治疗银屑病 | 第19-20页 |
(四) 结语 | 第20页 |
三、祖国医学治疗银屑病方药的实验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一)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实验研究概述 | 第20-23页 |
(二) 结语 | 第23页 |
四、现代医学对银屑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23-38页 |
(一) 概述 | 第23-24页 |
(二) 银屑病的遗传特点 | 第24-29页 |
(三) 银屑病的免疫学因素 | 第29-36页 |
(四) 微循环障碍 | 第36页 |
(五) 性激素的变化 | 第36-37页 |
(六) 细胞增殖与凋亡 | 第37页 |
(七) 神经因素 | 第37-38页 |
(八) 精神因素 | 第38页 |
(九) 结语 | 第38页 |
五、现代医学对银屑病的治疗状况 | 第38-48页 |
(一) 概述 | 第38页 |
(二) 外用药治疗 | 第38-41页 |
(三) 全身治疗药物 | 第41-45页 |
(四) 免疫生物学治疗 | 第45页 |
(五) 光疗法 | 第45-46页 |
(六) 心理治疗 | 第46页 |
(七) 整体治疗和预防 | 第46-47页 |
(八) 结语 | 第47-48页 |
实验研究 | 第48-73页 |
一、丹槐银屑浓缩丸对银屑病样动物模型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48页 |
二、丹槐银屑浓缩丸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病理形态改变的实验研究 | 第48-57页 |
(一) 材料和方法 | 第48-51页 |
(二 ) 丹槐银屑浓缩丸对模型病理改变光镜观察 | 第51-53页 |
(三 ) 丹槐银屑浓缩丸对豚鼠模型影响的免疫组化研究 | 第53-56页 |
(四) 丹槐银屑浓缩丸对模型病理改变的电镜观察 | 第56-57页 |
三、丹槐银屑浓缩丸对模型TNF-α,TGF-β1 影响的研究 | 第57-64页 |
(一) 目的和意义 | 第57-58页 |
(二) 操作步骤如下 | 第58-62页 |
(三) 数据处理 | 第62页 |
(四) 结果 | 第62-64页 |
讨论 | 第64-72页 |
一、丹槐银屑浓缩丸主治证的病因病机分析 | 第64页 |
二、丹槐银屑浓缩丸处方组成及配伍意义 | 第64-66页 |
三、丹槐银屑浓缩丸治疗银屑病药理机理探讨 | 第66-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3页 |
附录 | 第83-88页 |
附图 1 病理 HE 染色×100 | 第83-84页 |
附图 2 免疫组化×100(TNF-α 的表达) | 第84-85页 |
附 3 电镜图 | 第85-88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8-89页 |
个人简历 | 第89-90页 |
详细摘要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