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课题背景 | 第9-11页 |
·地热资源的提出 | 第9-10页 |
·地热资源的利用 | 第10-11页 |
·国内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11-19页 |
·国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11-15页 |
·国内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15-19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地热水源热泵供暖的原理 | 第20-36页 |
·地热供暖系统概述 | 第20-22页 |
·地热供暖系统的组成 | 第20页 |
·地热供暖系统的类型 | 第20-22页 |
·地热供暖特点 | 第22页 |
·地热水源热泵在地热供暖中的应用 | 第22-25页 |
·地热水源热泵概述 | 第22-24页 |
·地热水源热泵供暖系统的原理 | 第24-25页 |
·地热水源热泵机组的基本原理 | 第25-30页 |
·蒸汽压缩式热泵机组制热循环基本原理 | 第25-26页 |
·机组设备计算 | 第26-29页 |
·水泵 | 第29-30页 |
·冬季供热时地热水流量计算方法 | 第30页 |
·地热水源热泵机组水源侧技术要求 | 第30-33页 |
·地热水源热泵水源系统对地质水源的要求 | 第30-31页 |
·地热水源热泵供暖系统对设备的要求 | 第31-32页 |
·地热水源热泵系统对井水回灌的要求 | 第32-33页 |
·地热供暖系统的技术性能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地热供暖工程现有方案系统 | 第36-48页 |
·某地热供暖工程概况 | 第36-37页 |
·热源 | 第36页 |
·设计情况 | 第36-37页 |
·现有地热供暖工程现状分析 | 第37-39页 |
·供暖系统图 | 第37-38页 |
·设备选择 | 第38-39页 |
·系统热负荷延续图及系统能耗计算 | 第39-46页 |
·供暖热负荷延续图 | 第39-41页 |
·热用户地板辐射采暖供回水温度确定 | 第41-43页 |
·系统能耗计算 | 第43-46页 |
·结论分析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地热水源热泵梯级供暖系统优化方法研究 | 第48-82页 |
·地热梯级利用原理 | 第48-51页 |
·常规地热梯级利用概念 | 第48-49页 |
·地热梯级利用供暖系统级数的影响因素 | 第49-50页 |
·地热梯级利用供暖系统级数的确定 | 第50-51页 |
·新方案的提出原则或影响因素 | 第51-53页 |
·优化方法一——增加梯级利用级数,降低地热尾水温度 | 第53-68页 |
·地热水侧采用定流量运行方式 | 第54-59页 |
·地热水侧变流量运行调节方式 | 第59-66页 |
·与现有系统的比较与分析 | 第66-68页 |
·优化方法二——增设锅炉调峰 | 第68-71页 |
·确定调峰值负荷的几个概念 | 第68-69页 |
·峰值负荷的确定 | 第69-71页 |
·优化方法三——带混水装置的地热能梯级供暖系统 | 第71-81页 |
·带混水装置的地热能梯级利用方案 | 第71-80页 |
·结论分析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5章 地热梯级供暖的优化方案及能耗计算 | 第82-93页 |
·三种方案系统介绍 | 第82-86页 |
·方案一 | 第82-83页 |
·方案二——设置锅炉调峰 | 第83-85页 |
·方案三——混水方案 | 第85-86页 |
·三种方案系统能耗计算比较 | 第86-91页 |
·整个采暖期三种方案的热泵机组能耗计算及比较 | 第86页 |
·方案二的调峰锅炉供热量 | 第86页 |
·三种方案潜水泵能耗计算 | 第86-91页 |
·三种方案系统地热水用量计算 | 第91页 |
·方案比较结果及分析 | 第91-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6章 优化方案的经济性分析 | 第93-101页 |
·各新方案与现有方案初投资比较 | 第93-96页 |
·现有方案和各新方案总费用计算及经济性分析 | 第96-100页 |
·现有方案和各新方案费用计算 | 第97-98页 |
·现有方案和各新方案的经济性分析与评价 | 第98-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结论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7-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