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文化学的城市滨水游憩环境规划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1-20页 |
·基本概念 | 第11-12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17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21-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研究框架 | 第21-23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基础 | 第23-36页 |
·旅游文化学概述 | 第23-25页 |
·旅游文化学的概念 | 第23页 |
·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 第23-25页 |
·旅游文化学的结构体系 | 第25-27页 |
·旅游主体文化 | 第25-26页 |
·旅游客体文化 | 第26-27页 |
·旅游中介体文化 | 第27页 |
·旅游社会环境文化 | 第27页 |
·城市滨水游憩环境规划研究概况 | 第27-33页 |
·城市滨水游憩环境主要理论研究 | 第27-29页 |
·国内外城市滨水游憩环境规划案例研究 | 第29-33页 |
·旅游文化学与城市滨水游憩环境规划 | 第33-35页 |
·两者研究内容关联性 | 第33页 |
·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旅游文化视角的城市滨水游憩环境比较研究 | 第36-60页 |
·研究的目标城市与范围界定 | 第36-39页 |
·目标城市选择依据 | 第36页 |
·滨水环境概述 | 第36-38页 |
·研究的范围 | 第38页 |
·可比性探讨 | 第38-39页 |
·调研的主要内容 | 第39页 |
·旅游社会环境文化特征比较 | 第39-41页 |
·历史文化背景 | 第40页 |
·地方文化背景 | 第40-41页 |
·社会文化背景 | 第41页 |
·旅游客体文化特征比较 | 第41-49页 |
·滨水游憩空间特征比较 | 第41-45页 |
·岸线和亲水特征 | 第45-46页 |
·交通与行为引导特征 | 第46-47页 |
·建筑布局与形态特征 | 第47-48页 |
·植被环境特征 | 第48页 |
·旅游景点特征 | 第48-49页 |
·旅游接待服务文化特征比较 | 第49-50页 |
·旅游服务内容与设施 | 第49页 |
·特色旅游活动设计 | 第49页 |
·旅游服务中介文化特征 | 第49-50页 |
·旅游主体文化需求 | 第50-55页 |
·调查对象与调查范围 | 第50页 |
·旅游主体基本特征 | 第50-52页 |
·文化景观审美需求 | 第52-53页 |
·文化活动体验需求 | 第53-54页 |
·文化服务的消费需求 | 第54页 |
·跨文化的交往需求 | 第54-55页 |
·比较结果分析 | 第55-59页 |
·旅游社会环境文化层面 | 第55-56页 |
·旅游客体文化层面 | 第56-58页 |
·旅游主体文化层面 | 第58-59页 |
·旅游接待服务中介文化层面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基于旅游文化学的城市滨水游憩环境规划 | 第60-73页 |
·基于旅游文化学的城市滨水游憩环境规划原则 | 第60-61页 |
·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 第60页 |
·水体主题文化原则 | 第60页 |
·文化真实性原则 | 第60页 |
·本土文化保护原则 | 第60-61页 |
·基于旅游文化学的滨水游憩环境规划的目标 | 第61-62页 |
·保护滨水体文化资源 | 第61页 |
·促进跨文化交流 | 第61页 |
·提升资源文化价值 | 第61-62页 |
·提高滨水区的吸引力 | 第62页 |
·基于旅游文化学的城市滨水游憩环境规划框架 | 第62页 |
·基于旅游文化学的城市滨水游憩环境规划内容 | 第62-67页 |
·滨水游憩空间文化载体 | 第62-65页 |
·滨水游憩活动文化载体 | 第65-66页 |
·滨水游憩服务设施符号文化载体 | 第66-67页 |
·滨水游憩环境规划策略 | 第67-72页 |
·社会环境文化方面 | 第67页 |
·旅游客体文化方面 | 第67-68页 |
·水上交通文化建构 | 第68-69页 |
·滨水旅游线路规划 | 第69-70页 |
·旅游跨文化空间营造 | 第70-71页 |
·旅游游憩文化活动规划 | 第71-72页 |
·各利益方共同参与 | 第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附录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