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梅恩建筑创作中的异质共生思想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47页 |
·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3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2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相关领域与概念的研究 | 第13-15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相关概念阐释 | 第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建筑创作中异质共生思想的逻辑建构 | 第18页 |
·观察世界以发掘 | 第18-27页 |
·自然的有机源起 | 第18-22页 |
·文化的杂合构筑 | 第22-25页 |
·释义的多重生成 | 第25-27页 |
·思考世界以探索 | 第27-36页 |
·开放异质共生的起点 | 第28-31页 |
·暧昧—异质共生的条件 | 第31-33页 |
·意义异质共生的表现 | 第33-36页 |
·适应世界以创建 | 第36-46页 |
·“自律”的场所精神 | 第37-40页 |
·互惠”的符号思维 | 第40-43页 |
·装饰”的结构逻辑 | 第43-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建筑创作中异质共生思想的章法演绎 | 第47-70页 |
·破碎与融合的共生 | 第47-56页 |
·破碎的边界式融合 | 第47-50页 |
·破碎的景观式融合 | 第50-53页 |
·破碎的关系式融合 | 第53-56页 |
·透明与模糊的共生 | 第56-65页 |
·光晕的直接投影 | 第57-58页 |
·体验的情感延时 | 第58-63页 |
·情景的连续移动 | 第63-65页 |
·象征与抽象的共生 | 第65-69页 |
·表征性抽象的机械隐喻 | 第65-67页 |
·原理性抽象的具象再现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4章 建筑创作中异质共生思想的特征示意 | 第70-98页 |
·异质交融的建筑地景 | 第70-77页 |
·自然交错的地景 | 第70-73页 |
·都市秩序的聚落 | 第73-77页 |
·异构形式的媒介空间 | 第77-87页 |
·共融的交通空间 | 第77-81页 |
·共生的交流空间 | 第81-85页 |
·共示的矛盾空间 | 第85-87页 |
·异规连接的意义建构 | 第87-97页 |
·意义封闭的自足体 | 第87-90页 |
·开放的意义场 | 第90-94页 |
·意义的有效共享 | 第94-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结论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5页 |
附录1 汤姆·梅恩作品年表 | 第105-110页 |
附录2 汤姆·梅恩荣誉与奖项 | 第110-11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1-113页 |
致谢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