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5页 |
·国外城市公园绿地设计综述 | 第10-11页 |
·国外城市公园设计的特征 | 第11-13页 |
·国内城市公园绿地设计综述 | 第13-14页 |
·我国城市公园绿地的设计特征 | 第14-15页 |
·研究范围、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5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现代城市公园绿地设计的发展历程 | 第18-26页 |
·国外现代城市公园设计风格的发展 | 第18-20页 |
·田园式风格公园绿地的设计 | 第18页 |
·规则几何式公园绿地的设计 | 第18页 |
·实用主义式公园绿地 | 第18-19页 |
·生态回归理念的公园绿地 | 第19-20页 |
·多元化共同发展的公园设计 | 第20页 |
·国内现代城市公园设计的发展 | 第20-22页 |
·文化休息公园设计 | 第20-21页 |
·现代公园探索性设计 | 第21页 |
·商业游乐化公园设计 | 第21-22页 |
·开放式公园设计 | 第22页 |
·公园绿地设计的理论发展 | 第22-25页 |
·系统理论 | 第23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3-24页 |
·人本主义、行为理论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哈尔滨市公园绿地设计的演变历程 | 第26-30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6-27页 |
·自然条件概况 | 第26页 |
·社会经济条件概况 | 第26-27页 |
·哈尔滨市公园绿地设计的发展历程 | 第27-29页 |
·建国前哈尔滨城市公园绿地设计分析 | 第27页 |
·建国初期哈尔滨城市公园绿地设计分析 | 第27-28页 |
·文革时期哈尔滨城市公园绿地设计分析 | 第28页 |
·改革开放时期哈尔滨城市公园绿地设计分析 | 第28页 |
·现阶段哈尔滨城市公园绿地设计分析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哈尔滨城市公园设计现状分析与案例研究 | 第30-54页 |
·公园绿地分类 | 第30-32页 |
·带状公园绿地的界定 | 第31-32页 |
·综合性公园绿地的界定 | 第32页 |
·专类公园的界定 | 第32页 |
·带状公园绿地设计现状分析——以斯大林公园为例 | 第32-37页 |
·区位环境与发展概况 | 第32-33页 |
·公园绿地设计现状分析 | 第33-37页 |
·综合性公园绿地设计现状分析——以太阳岛公园为例 | 第37-43页 |
·区位环境与发展概况 | 第37-38页 |
·公园绿地设计现状分析 | 第38-43页 |
·专题类城市公园绿地设计现状分析——以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为例 | 第43-49页 |
·区位环境与发展概况 | 第43-44页 |
·黑龙江省植物园发展历程 | 第44-45页 |
·公园绿地设计现状分析 | 第45-49页 |
·分析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 第49-53页 |
·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9-50页 |
·不同类型的使用者角度分析 | 第50-52页 |
·不同的游人行为角度分析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哈尔滨城市公园绿地的设计导向 | 第54-66页 |
·城市公园绿地的设计原则 | 第54-56页 |
·以人为本原则 | 第54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54-55页 |
·生态原则 | 第55页 |
·互动原则 | 第55页 |
·公众参与原则 | 第55-56页 |
·根据公园绿地环境与人关系的设计导向 | 第56-58页 |
·公园绿地环境与设计者 | 第56-57页 |
·公园绿地环境与使用者 | 第57-58页 |
·公园绿地的使用者与设计者 | 第58页 |
·根据游客行为归纳出的设计导向 | 第58-60页 |
·利用自然元素营造自然氛围 | 第58-59页 |
·空间布局上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 第59页 |
·完善活动设施和休息设施 | 第59-60页 |
·功能分区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 | 第60页 |
·游客不良行为的设计导向 | 第60页 |
·根据特定人群行为活动归纳出的设计导向 | 第60-62页 |
·符合人性尺度标准 | 第60-61页 |
·不同群体的服务设施 | 第61-62页 |
·哈尔滨市公园绿地设计调整及改造 | 第62-65页 |
·设计目标及定位 | 第62页 |
·公园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62页 |
·设计依据 | 第62-63页 |
·设计导向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