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关于受贿罪的本质特征 | 第11-22页 |
·交易性 | 第11-14页 |
·国外关于受贿罪本质学说的评析 | 第14-16页 |
·我国关于受贿罪客体学说的评析 | 第16-19页 |
·关于"侵犯国家机关正常活动"说 | 第16-17页 |
·关于"侵犯国家机关正常活动和国家经济管理的正常活动"说 | 第17-18页 |
·关于"侵犯国家机关正常活动和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说 | 第18页 |
·关于"国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行为的廉洁性"说 | 第18-19页 |
·受贿罪客体的合理定位 | 第19-22页 |
2 交易性在受贿罪犯罪定罪中的地位 | 第22-27页 |
·对客体的影响 | 第22页 |
·对客观方面的影响 | 第22-24页 |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交易条件 | 第23-24页 |
·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交易行为 | 第24页 |
·对主体的影响 | 第24-25页 |
·对主观方面的影响 | 第25-27页 |
·必须具有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的故意 | 第25页 |
·必须具有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故意 | 第25-27页 |
3 交易性集中体现在受贿罪中的几个问题 | 第27-34页 |
·"感情投资"行为的定性分析 | 第27-28页 |
·如何正确区分礼尚往来与受贿行为 | 第28-29页 |
·民事借贷与受贿的界限 | 第29-31页 |
·如何理解"为他人谋取利益" | 第31-34页 |
4 如何利用交易性收集受贿犯罪的证据 | 第34-41页 |
·交易主体方面 | 第34-35页 |
·"国家工作人员"的确定 | 第34页 |
·行贿人主要身份证据的收集 | 第34-35页 |
·交易目的方面 | 第35页 |
·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的故意 | 第35页 |
·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故意 | 第35页 |
·交易条件 | 第35-36页 |
·交易行为 | 第36-39页 |
·索取、收受他人贿赂的行为 | 第36-37页 |
·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 第37-39页 |
·交易对象——贿赂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