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论文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研究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6页
引言第16-19页
第一章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初步构想第19-29页
   ·所有制及其形式的历史演变第19-23页
     ·所有制第19-21页
     ·所有制形式的历史演变第21-23页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固有矛盾及其历史局限性第23-24页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所有制的构想第24-29页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不同阶段所有制的构想第24-26页
     ·马克思恩格斯对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理论的阐释第26-29页
第二章 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建立与探索第29-47页
   ·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建立的外部历史环境与参照第29-39页
     ·前苏联与前南斯拉夫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认识与实践第29-34页
       ·前苏联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认识与实践第29-32页
       ·前南斯拉夫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认识与实践第32-34页
     ·前苏联与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所有制模式改革第34-37页
       ·前苏联社会主义所有制模式改革第34-36页
       ·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所有制模式改革第36-37页
     ·前苏联与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所有制模式对我国所有制建立与改革的启示第37-39页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建立,应当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第37-38页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发展,应当以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为导向第38-39页
   ·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建立与探索第39-44页
     ·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建立第39-41页
     ·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初步探索第41-44页
   ·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存在的弊端第44-47页
第三章 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改革与发展第47-62页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探索与实践第47-54页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可以兼容第47-49页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第49-51页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第51-52页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52-54页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的创新与困境第54-62页
     ·当前我国对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的创新第55-56页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面临的困境第56-62页
       ·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主体地位面临某种程度的挑战第56-58页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不彻底,现代企业制度并未完全确立第58-59页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缺乏正确引导,企业内部劳资关系紧张第59-60页
       ·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受到削弱,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第60-62页
第四章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思潮的兴起与探索第62-74页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思潮兴起的原因第62-63页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理论探索的初步成果第63-68页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性质第63-64页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对象第64-66页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实现形式第66-68页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确切内涵第68-74页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即社会公有制第69页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以生产资料为主,包含劳动力及消费资料重建的社会公有制第69-71页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以个人为主体的社会公有制第71-72页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的社会公有制第72-74页
第五章 深化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的思路与途径第74-91页
   ·坚持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74-79页
     ·所有制优劣的评价标准第74-75页
     ·现行所有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第75-76页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方针第76-79页
   ·完善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79-84页
     ·混合所有制理论第79-80页
     ·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享经济理论第80-82页
     ·国有企业员工持股理论第82-84页
   ·创造条件,逐步向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过渡第84-91页
     ·创造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过渡条件第84-88页
       ·承认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逐步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第84-85页
       ·促成私营企业劳资合作,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第85-86页
       ·注重"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引导,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第86-88页
     ·创造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根本条件第88-91页
       ·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高度社会化第88-89页
       ·消灭非公有制经济第89-90页
       ·个人获得完全解放,成为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个人第90-91页
结束语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7-98页
致谢第98-99页
个人简况第99-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国初期山西老区经济制度变迁研究(1949-1956)
下一篇:中国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的系统分析--山西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