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钯、镍及其非金属合金电极的表面红外光谱与应用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69页
   ·引言第17页
   ·金属的合金化改性第17-24页
     ·金属-金属合金的设计合成第17-23页
     ·金属-非金属合金研究进展第23-24页
   ·电化学表面红外光谱第24-34页
     ·电化学现场红外光谱的测试模式第25-30页
     ·表面红外光谱研究中常见的探针分子第30-34页
   ·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概述第34-43页
     ·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发展概况第34-35页
     ·表面增强红外效应的特性第35-37页
     ·表面增强红外效应产生的机理第37-40页
     ·具有表面增强红外效应的基底的制备方法第40-43页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相关研究概述第43-46页
     ·研究背景第43页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优势第43-44页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第44页
     ·电催化材料研究进展第44-46页
   ·甲酸电催化氧化机理的研究进展第46-50页
     ·Pt上甲酸的氧化机理第47-48页
     ·Pd上甲酸的氧化机理第48-50页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及其意义第50页
 参考文献第50-69页
第二章 实验第69-87页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69-71页
     ·实验试剂第69-70页
     ·红外测试材料第70页
     ·催化剂测试材料第70页
     ·实验仪器第70-71页
   ·实验材料的制备第71-74页
     ·红外窗口Si上直接化学镀金属薄膜电极第71-72页
     ·红外窗口Si上两步湿法制备金属薄膜电极第72-74页
     ·负载型催化剂薄层电极的制备第74页
   ·电化学测试第74-78页
     ·电极第74-75页
     ·电解池第75-78页
     ·实验方法第78页
   ·电化学现场红外光谱第78-81页
     ·红外光谱仪第79-80页
     ·光谱测试条件第80页
     ·光路系统第80-81页
   ·材料的物相表征第81-84页
     ·化学组成分析第81-82页
     ·体相结构分析第82页
     ·形貌表征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第三章 表面红外光谱在Ni-P合金电极上的拓展应用第87-107页
   ·引言第87-88页
   ·Si表面Ni-P合金薄膜电极的制备第88-90页
     ·Si表面的活化第88-89页
     ·可控P含量的化学镀第89-90页
   ·Ni-P合金薄膜电极的物相表征第90-92页
     ·化学组成分析第90-91页
     ·结构与形貌分析第91-92页
   ·Ni-P合金薄膜电极的电化学测试第92-93页
   ·Ni-P合金电极上的表面红外光谱第93-102页
     ·CO分子在Ni-P合金表面的吸附第93-98页
     ·吡啶分子在Ni-P合金表面的吸附第98-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7页
第四章 Pd电极上甲酸氧化过程的现场红外光谱研究第107-143页
   ·引言第107页
   ·Pd电极表面甲酸电催化氧化的机理研究中的重点问题第107-110页
     ·毒性中间体第107-108页
     ·活性中间体第108-109页
     ·开路条件下甲酸的自解离过程第109页
     ·Pd上甲酸光谱研究中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第109-110页
   ·Si表面Pd薄膜电极的制备第110-111页
     ·直接化学沉积Pd第110-111页
     ·两步湿法沉积Pd第111页
   ·Pd电极的典型性与可靠性分析第111-116页
     ·电化学测试第111-114页
     ·光谱测试第114-116页
   ·Pd电极上甲酸开路条件下自解离过程的现场红外光谱研究第116-124页
     ·电化学测试第116-117页
     ·现场红外光谱测试第117-119页
     ·开放式以及流动池的比较第119-121页
     ·电位影响第121页
     ·氢离子浓度影响第121-123页
     ·Pd电极表面CO_2电化学还原的红外光谱第123-124页
   ·电解质效应对甲酸电氧化反应的影响第124-139页
     ·电化学测试第125-129页
     ·现场红外光谱测试第129-135页
     ·氯离子引入后的红外光谱测试第135-139页
   ·本章小结第139-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3页
第五章 Pd-非金属合金电极的表面红外光谱研究第143-151页
   ·引言第143页
   ·Si表面Pd-非金属合金薄膜电极的制备第143-144页
   ·Pd-非金属合金薄膜电极的电化学测试第144-146页
   ·Pd-B合金薄膜电极上的红外光谱研究第146-148页
     ·CO分子的吸附行为第146-147页
     ·甲酸电催化氧化特性第147-148页
   ·本章小结第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51页
第六章 含B高效负载型Pd催化材料的研制第151-169页
   ·引言第151-152页
   ·负载型Pd基催化剂的制备第152-154页
     ·活性炭的前处理第152-153页
     ·Pd-B/C催化剂的制备第153页
     ·Pd/C催化剂的制备及热处理第153-154页
     ·商品化标准催化剂第154页
   ·Pd-B/C的物相表征第154-157页
     ·化学组成分析第154页
     ·结构表征第154-155页
     ·颗粒形貌第155-157页
   ·Pd基催化剂的电化学表征第157-160页
     ·CO脱附测试第157-158页
     ·氢区电化学特性第158-160页
   ·Pd基催化剂上甲酸电催化性能第160-163页
     ·电催化的活性第160-162页
     ·电催化的稳定性第162-163页
   ·本章小结第163-164页
 参考文献第164-169页
第七章 自组装和打印技术在金属图案化中的应用第169-183页
   ·引言第169-170页
   ·基于自组装和打印技术的金属布线技术第170-173页
     ·掩膜打印法第170页
     ·全加成方法第170-172页
     ·半加成方法第172-173页
   ·与其他非光刻金属布线方法的比较第173-175页
     ·与其他构建催化剂模版的方法相比较第173-174页
     ·与其他金属直接成型技术相比较第174页
     ·技术的创新性分析第174-175页
   ·技术条件的确立第175-176页
     ·基板的自组装改性条件的确定第175页
     ·改造的打印平台的构建第175-176页
   ·流程细节第176-178页
     ·全加成法流程细节第177页
     ·掩模打印法流程细节第177-178页
   ·结果与讨论第178-180页
   ·本章小结第180页
 参考文献第180-183页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183-187页
致谢第187-188页

论文共1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铂表面修饰及相关电催化反应和增强红外光谱研究
下一篇:新型钛系及后过渡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烯烃聚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