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英国哥特小说神话学溯源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哥特小说神话论的启示:新神话主义 | 第9-10页 |
二、英国哥特小说的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10-16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一章:哥特小说:启蒙时代的神话 | 第18-52页 |
一、关于几个神话基本问题的阐明 | 第18-33页 |
1. 神话的语义学界定问题 | 第18-23页 |
2. 神话学的方法论 | 第23-28页 |
3. 主题、功能与形式——哥特神话的三个支点 | 第28-33页 |
二、哥特小说:神话复兴的契机 | 第33-52页 |
1. 西方哲学史上的“神话遗忘” | 第33-35页 |
2. 神秘主义:基督教与哥特小说 | 第35-42页 |
3. 普罗米修斯之火:从《圣经》到哥特小说 | 第42-47页 |
4. 变形记—神话与哥特小说 | 第47-52页 |
第二章:主题论 | 第52-85页 |
一、母题:跨越神话与哥特小说间的桥梁 | 第52-56页 |
1. 比较文学主题学 | 第52-54页 |
2. 神话与母题 | 第54-56页 |
二、“城市”—哥特背景 | 第56-69页 |
1. 《圣经》中的城市原型 | 第56-62页 |
2. 西方哲学中的“二分法” | 第62-63页 |
3. 哥特场景:城堡、荒原、修道院 | 第63-69页 |
三、魔鬼—永恒的主角戏 | 第69-85页 |
1. 上帝与撒旦 | 第69-74页 |
2. 千面魔鬼 | 第74-78页 |
3. 一部哥特史半部魔鬼史 | 第78-85页 |
第三章:功能论 | 第85-114页 |
一、哥特小说的神话学功能 | 第85-89页 |
二、焦虑的写作与“集体人”创伤性经验 | 第89-99页 |
1. 神话的心理原型 | 第89-95页 |
2. 哥特小说:在焦虑中反抗 | 第95-99页 |
三、哥特小说与大众文化启蒙 | 第99-114页 |
1. 神话:解码大众文化的钥匙 | 第99-105页 |
3. 解构时代:纯粹理性批判 | 第105-114页 |
第四章:形式论 | 第114-123页 |
一、语言的“虚假”与神话的“真实” | 第114-116页 |
二、神话的真实:哥特小说的深层文本 | 第116-123页 |
结语 | 第123-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