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43页 |
·国内、外大型体育场挑篷结构的概述 | 第15-24页 |
·大型体育场挑篷结构的发展 | 第15页 |
·大型体育场挑篷结构的形式 | 第15-23页 |
·大型体育场挑篷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建筑结构抗震设防思想和抗震理论的发展 | 第24-29页 |
·建筑结构抗震设防思想的发展 | 第24-27页 |
·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 | 第27-29页 |
·振动台的发展及其在抗震研究中的应用 | 第29-31页 |
·振动台的发展 | 第29-30页 |
·振动台在抗震研究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大跨空间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 第31-34页 |
·竖向地震动的分析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4-37页 |
·竖向地震动的分析意义 | 第34-35页 |
·国内外竖向地震动及竖向抗震的研究现状 | 第35-37页 |
·耗能减震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现状 | 第37-41页 |
·耗能减震技术的原理 | 第38-40页 |
·耗能减震技术在大跨空间结构中的应用 | 第40-41页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41-43页 |
第2章 体育场看台挑篷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 第43-73页 |
·工程概述 | 第43-44页 |
·模型结构设计与制作 | 第44-46页 |
·振动台模型试验范围 | 第44页 |
·模型制作方法 | 第44页 |
·材料特性 | 第44-45页 |
·模型相似系数 | 第45页 |
·配重布置 | 第45-46页 |
·试验模型 | 第46页 |
·试验装置与测试内容 | 第46-51页 |
·振动台设备简介 | 第46-47页 |
·试验用地震波形 | 第47-48页 |
·测点布置 | 第48-49页 |
·试验步骤 | 第49-51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65页 |
·试验现象描述 | 第51-55页 |
·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 | 第55-56页 |
·模型结构加速度反应 | 第56-60页 |
·模型结构位移反应 | 第60-64页 |
·模型结构构件应变反应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附图 | 第67-73页 |
第3章 体育场看台挑篷结构弹性抗震分析 | 第73-92页 |
·引言 | 第73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73-74页 |
·模态分析 | 第74-77页 |
·弹性时程分析 | 第77-84页 |
·Wilson法 | 第77-78页 |
·校核模型振动台试验的可靠性 | 第78-82页 |
·弹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 | 第82-84页 |
·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 | 第84-89页 |
·反应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84-85页 |
·合理参与组合振型数的研究 | 第85-87页 |
·钢结构挑篷杆件应力比分析 | 第87-89页 |
·各方法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4章 体育场看台挑篷结构多维虚拟激励法分析 | 第92-111页 |
·引言 | 第92页 |
·虚拟激励法的基本原理 | 第92-94页 |
·多维虚拟激励法的介绍 | 第94-101页 |
·多维虚拟激励法推导 | 第94-96页 |
·地面加速度功率谱函数模型 | 第96-98页 |
·多维地震动分量的相关性 | 第98-100页 |
·结构响应峰值的评估 | 第100-101页 |
·体育场看台挑篷结构多维随机振动分析 | 第101-110页 |
·分析模型说明 | 第101页 |
·多维地面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函数模型选取及确定 | 第101-104页 |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104页 |
·结构多维地震随机响应分析 | 第104-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5章 体育场看台挑篷结构水平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111-131页 |
·引言 | 第111页 |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简介 | 第111-113页 |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111-112页 |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实施步骤 | 第112-113页 |
·计算模型塑性铰的确定 | 第113-118页 |
·塑性铰的类型与位置 | 第113-114页 |
·构件塑性铰特性计算 | 第114-118页 |
·侧向力分布方式 | 第118-120页 |
·能力谱方法(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 第120-124页 |
·能力谱的确定 | 第120-122页 |
·弹性需求谱的确定 | 第122页 |
·弹塑性需求谱的确定 | 第122-124页 |
·水平静力弹塑性分析工程实例 | 第124-129页 |
·计算模型的确定 | 第124页 |
·结构出现塑性铰的次序及位置 | 第124-127页 |
·改进的能力谱法评估结构抗震能力 | 第127-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1页 |
第6章 体育场看台挑篷结构竖向地震响应分析 | 第131-147页 |
·引言 | 第131页 |
·竖向地震响应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第131-133页 |
·竖向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 第133-137页 |
·竖向力加载模式 | 第133-134页 |
·竖向能力谱的理论推导 | 第134-136页 |
·竖向能力谱、竖向需求谱的建立 | 第136页 |
·性能点的确定及抗震性能评估 | 第136-137页 |
·多模态组合竖向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 第137-139页 |
·多模态组合竖向能力谱建立 | 第137页 |
·多模态组合竖向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实施步骤 | 第137-139页 |
·竖向地震响应分析工程实例 | 第139-146页 |
·计算模型的确定 | 第139页 |
·竖向反应谱分析 | 第139-140页 |
·竖向模态分析 | 第140-141页 |
·竖向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141-146页 |
·本章小结 | 第146-147页 |
第7章 位移型软钢阻尼器的耗能减震控制分析 | 第147-166页 |
·引言 | 第147页 |
·开孔式位移型软钢阻尼器HADAS介绍 | 第147-149页 |
·位移型软钢阻尼器拟静力试验研究 | 第149-151页 |
·试验装置及设备 | 第149页 |
·试验结果 | 第149-151页 |
·位移型软钢阻尼器耗能减震结构设计方法 | 第151-155页 |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第151-152页 |
·时程分析法 | 第152页 |
·循环设计法 | 第152-153页 |
·能量法 | 第153-154页 |
·非线性静力弹塑性分析法 | 第154-155页 |
·耗能减震控制工程实例 | 第155-165页 |
·计算模型及地震反应工况 | 第155-156页 |
·加设阻尼器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关键问题 | 第156-158页 |
·未加设阻尼器计算模型弹塑性分析结果 | 第158-159页 |
·加设阻尼器后计算模型弹塑性分析结果 | 第159-165页 |
·本章小结 | 第165-166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6-170页 |
·结论 | 第166-167页 |
·创新点 | 第167-168页 |
·展望 | 第168-170页 |
参考文献 | 第170-183页 |
作者科研成果 | 第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