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现象学视角下的空间消费与消费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一、选题背景概述 | 第11页 |
二、经济模式的转变 | 第11页 |
三、消费模式的转变 | 第11-12页 |
四、消费文化的发展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3-15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 第15-16页 |
一、国外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页 |
第四节 研究对象及内容 | 第16-18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一)消费空间 | 第16-17页 |
(二)空间消费 | 第17页 |
(三)知觉现象学 | 第17页 |
(四)现象空间 | 第17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8-21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知觉现象学与消费空间设计的理论联系构建 | 第21-34页 |
第一节 现象学方法引入 | 第21-23页 |
一、建筑现象学的概念 | 第22页 |
二、与研究内容的相关性 | 第22-23页 |
第二节 现象空间概念限定 | 第23-26页 |
一、现象空间概念的诞生 | 第23-24页 |
二、现象空间基本表现形式 | 第24-25页 |
(一)方位坐标的身体空间 | 第24页 |
(二)意识坐标的身体空间 | 第24-25页 |
三、现象空间的维度 | 第25-26页 |
(一)身体坐标 | 第25页 |
(二)知觉坐标 | 第25-26页 |
(三)体验坐标 | 第26页 |
第三节 消费空间与空间消费 | 第26-27页 |
一、消费行为 | 第26页 |
二、新消费模式下空间的商品化 | 第26-27页 |
三、从消费空间到空间消费 | 第27页 |
第四节 消费空间中知觉空间的现象区 | 第27-33页 |
一、直接的知觉 | 第28-30页 |
二、不完全的知觉 | 第30-31页 |
三、自然的知觉 | 第31-32页 |
四、重叠的知觉 | 第32-33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消费空间现象生成的物质语言设计构成要素 | 第34-52页 |
第一节 知觉与感觉 | 第34页 |
第二节 客观空间的构成 | 第34-38页 |
一、客观空间基本构成元素 | 第34-38页 |
(一)线条(line) | 第35页 |
(二)颜色(color) | 第35-36页 |
(三)形态(form) | 第36-37页 |
(四)体积(volume) | 第37页 |
(五)材料(material)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客观空间与现象空间生成的关系 | 第38页 |
第四节 现象空间的表达途径 | 第38-42页 |
一、现象空间入口 | 第39页 |
二、共享大厅 | 第39-40页 |
三、心灵的花园 | 第40-41页 |
四、过客的空间 | 第41-42页 |
五、空中花园 | 第42页 |
第五节 空间体验的展现 | 第42-51页 |
一、空间剧场性 | 第43-45页 |
(一)主题定位 | 第43页 |
(二)动线安排 | 第43-44页 |
(三)周遭环境 | 第44-45页 |
二、空间多样性 | 第45-48页 |
(一)空间知觉感知 | 第45-46页 |
(二)空间情节的讲述 | 第46-48页 |
三、空间细节 | 第48-51页 |
(一)装饰手段 | 第48页 |
(二)展示方式 | 第48-50页 |
(三)质料细节 | 第50-51页 |
第六节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消费空间知觉现象体验营造设计手法 | 第52-68页 |
第一节 消费空间符号定位设计 | 第52-54页 |
一、以消费文化线索设计消费空间 | 第52-53页 |
二、空间品牌化设计 | 第53-54页 |
第二节 空间与自然元素共鸣 | 第54-59页 |
一、光与影的陪伴 | 第54-56页 |
二、自然界的镜子 | 第56-57页 |
三、消费空间中材质本质的回归 | 第57-59页 |
(一)材料的表面特性 | 第57-58页 |
(二)物理特性与肌理 | 第58-59页 |
第三节 消费空间表现蒙太奇式情境塑造 | 第59-63页 |
一、聆听空间 | 第60页 |
二、呼吸空间 | 第60-61页 |
三、视觉上的刺激 | 第61-62页 |
四、触摸环境 | 第62页 |
五、联觉空间 | 第62-63页 |
第四节 消费空间叙事性情节编织 | 第63-67页 |
一、空间主题打造 | 第64页 |
二、空间序列的安排 | 第64-65页 |
三、感情线索穿插 | 第65-66页 |
四、细节的知觉感应 | 第66-67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消费空间与整体环境的关系 | 第68-74页 |
第一节 与整体建筑的关系 | 第68-72页 |
一、继承建筑原有的空间体验 | 第68-69页 |
二、转变建筑原有的空间情绪 | 第69-72页 |
第二节 与地域环境、人文环境结合 | 第72-73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73-74页 |
结语 | 第74-76页 |
附录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80页 |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著发表 | 第80页 |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