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含量子点的药物纳米胶囊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8页
    1.1 纳米胶囊第13-21页
        1.1.1 纳米胶囊的概念第13-14页
        1.1.2 常用的纳米胶囊制备方法第14-17页
            1.1.2.1 物理法第14-15页
            1.1.2.2 化学法第15-16页
            1.1.2.3 物理化学法第16-17页
        1.1.3 纳米胶囊的质量表征第17-19页
            1.1.3.1 动态光散射法第17页
            1.1.3.2 扫描电镜第17-18页
            1.1.3.3 透射电镜第18-19页
            1.1.3.4 纳米胶囊的包封率第19页
        1.1.4 纳米胶囊的功能第19-21页
            1.1.4.1 纳米胶囊的缓释作用第19页
            1.1.4.2 纳米胶囊的靶向定位第19-20页
            1.1.4.3 水溶性与生物利用度第20-21页
        1.1.5 纳米胶囊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第21页
    1.2 荧光碳量子点第21-24页
        1.2.1 碳量子点的定义及特性第21-22页
        1.2.2 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第22-23页
            1.2.2.1 微波合成法第22页
            1.2.2.2 水热合成法第22页
            1.2.2.3 超声法第22-23页
        1.2.3 碳量子点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第23-24页
            1.2.3.1 药物载体第23页
            1.2.3.2 生物成像第23页
            1.2.3.3 生物传感第23-24页
    1.3 槲皮素和喜树碱第24-26页
        1.3.1 槲皮素及其药理作用第24-25页
            1.3.1.1 槲皮素简介第24页
            1.3.1.2 槲皮素的抗肿瘤作用第24-25页
            1.3.1.3 槲皮素的抗病毒作用第25页
            1.3.1.4 槲皮素的抗炎作用第25页
            1.3.1.5 槲皮素的组织分布第25页
        1.3.2 喜树碱及其药理作用第25-26页
    1.4 本工作的目的、意义与内容第26-28页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6-27页
            1.4.1.1 槲皮素和喜树碱的纳米包装第26页
            1.4.1.2 研究制备三层结构二次包覆的纳米胶囊第26页
            1.4.1.3 赋予槲皮素纳米胶囊荧光特性,研究纳米胶囊在体内的运输与分布行为第26-27页
        1.4.2 研究内容第27-28页
            1.4.2.1 纳米槲皮素胶囊的制备研究第27页
            1.4.2.2 含荧光碳量子点的槲皮素纳米胶囊的制备研究第27页
            1.4.2.3 含碳量子点的槲皮素纳米胶囊的体内分布研究第27页
            1.4.2.4 荧光药物喜树碱的纳米包装第27-28页
第二章 纳米槲皮素胶囊的制备研究第28-39页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8-32页
        2.1.1 实验材料第28-29页
        2.1.2 实验设备第29页
        2.1.3 明胶等电点的测定第29页
        2.1.4 纳米槲皮素胶囊的制备过程第29-31页
        2.1.5 实验条件优化第31页
        2.1.6 纳米槲皮素胶囊的形貌分析第31页
            2.1.6.1 扫描电镜(SEM)测量分析第31页
            2.1.6.2 透射电镜(TEM)测量分析第31页
            2.1.6.3 纳米槲皮素胶囊的囊径分布第31页
        2.1.7 纳米槲皮素胶囊的体外释放行为第31-32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2-38页
        2.2.1 通过Zeta电位测定明胶的等电点第32页
        2.2.2 正交试验结果第32-33页
        2.2.3 形貌表征第33-35页
        2.2.4 纳米槲皮素胶囊的释放行为第35-38页
            2.2.4.1 槲皮素在无水乙醇溶液与在磷酸缓冲液中的紫外光谱对照第35-36页
            2.2.4.2 探讨纳米槲皮素胶囊的释放行为第36-38页
    2.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含荧光碳量子点的槲皮素纳米胶囊制备研究第39-50页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9-43页
        3.1.1 实验材料第39页
        3.1.2 实验设备第39-40页
        3.1.3 荧光碳量子点第40-41页
            3.1.3.1 合成方法第40页
            3.1.3.2 影响因素第40-41页
        3.1.4 制备方法第41-42页
        3.1.5 实验条件优化第42页
        3.1.6 结果表征第42-43页
            3.1.6.1 纳米胶囊的粒径测试第42页
            3.1.6.2 扫描电镜测量分析第42页
            3.1.6.3 透射电镜测量分析第42页
            3.1.6.4 红外光谱表征第42-43页
        3.1.7 纳米胶囊包封率测试第43页
            3.1.7.1 制作槲皮素标准工作曲线第43页
            3.1.7.2 包封率的测定第43页
        3.1.8 纳米胶囊缓放能力测试第43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3-49页
        3.2.1 最佳条件的确定第43-44页
        3.2.2 纳米胶囊的成囊结果分析第44-45页
            3.2.2.1 粒径结果分析第44页
            3.2.2.2 扫描电镜结果分析第44页
            3.2.2.3 透射电镜结果分析第44-45页
        3.2.3 纳米胶囊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5-46页
        3.2.4 荧光碳量子点的性质第46-47页
            3.2.4.1 基本性质第46页
            3.2.4.2 影响因素第46-47页
        3.2.5 纳米胶囊荧光强度分析第47-48页
        3.2.6 纳米胶囊的包封率第48-49页
    3.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含碳量子点的槲皮素纳米胶囊体内分布研究第50-57页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0-51页
        4.1.1 实验材料第50页
        4.1.2 实验仪器第50-51页
        4.1.3 实验方法第51页
            4.1.3.1 实验动物第51页
            4.1.3.2 样品的处理第51页
            4.1.3.3 血浆及各组织中槲皮素的荧光测定法第51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51-56页
        4.2.1 纳米胶囊在血浆及组织中的分布第51-54页
            4.2.1.1 纳米胶囊在血液中的分布第51-52页
            4.2.1.2 纳米胶囊在心脏中的分布第52页
            4.2.1.3 纳米胶囊在肝脏中的分布第52-53页
            4.2.1.4 纳米胶囊在脾脏中的分布第53页
            4.2.1.5 纳米胶囊在肺中的分布第53-54页
            4.2.1.6 纳米胶囊在肾脏中的分布第54页
        4.2.2 纳米胶囊在血浆及各组织中的分布比较第54-56页
    4.3 结论第56-57页
第五章 荧光药物喜树碱的纳米包装第57-65页
    5.1 实验仪器与方法第57-60页
        5.1.1 实验材料第57页
        5.1.2 实验设备第57-58页
        5.1.3 荧光药物喜树碱的纳米包装过程第58-59页
        5.1.4 正交试验分析第59-60页
        5.1.5 粒径及形貌分析第60页
            5.1.5.1 动态光散射测定囊径分布第60页
            5.1.5.2 扫描电镜检测分析第60页
            5.1.5.3 透射电镜检测分析第60页
        5.1.6 纳米胶囊的释放行为第60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60-64页
        5.2.1 最佳制备条件第60页
        5.2.2 纳米胶囊的成囊性结果探究第60-62页
            5.2.2.1 喜树碱纳米胶囊的平均粒径第60-61页
            5.2.2.2 扫描电镜扫描结果第61页
            5.2.2.3 透射电镜扫描结果第61-62页
        5.2.3 喜树碱纳米胶囊的体外缓释能力第62-64页
            5.2.3.1 喜树碱纳米胶囊的荧光特性第62页
            5.2.3.2 在不同pH条件下喜树碱纳米胶囊的释放能力第62-64页
    5.3 本章小结第64-65页
全文总结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4页
致谢第74-75页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t/Co3O4催化剂用于CO2加氢合成低碳醇反应的研究
下一篇:含氧煤层气脱氧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反应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