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肿瘤治疗学论文

铬掺杂镓酸锌纳米复合纤维基因载体材料的构建及其抗肿瘤应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4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肿瘤治疗方法第13-17页
        1.2.1 概要第13-14页
        1.2.2 药物传输治疗体系第14页
        1.2.3 基因治疗第14页
        1.2.4 光热治疗第14-15页
        1.2.5 多模式协同治疗第15-16页
        1.2.6 光热增强基因治疗第16-17页
    1.3 定域药物传输体系第17-23页
        1.3.1 药物传输体系第17-18页
        1.3.2 定域药物传输体系第18-19页
        1.3.3 定域药物传输材料第19-21页
        1.3.4 刺激响应性药物传输材料第21-22页
        1.3.5 光响应性定域药物传输材料第22-23页
    1.4 基因干扰和基因递送载体材料第23-28页
        1.4.1 基因干扰的基本原理第23-24页
        1.4.2 基因干扰治疗的特点和优势第24页
        1.4.3 基因递送面临的挑战和基因载体的设计原则第24-26页
        1.4.4 基因递送载体的种类第26页
        1.4.5 金纳米棒作为基因递送载体材料的优势和研究进展第26-28页
    1.5 铬掺杂镓酸锌(ZnGa_2O_4:Cr)材料介绍及其生物应用第28-32页
        1.5.1 ZnGa_2O_4:Cr材料的结构特征和光学性能第28页
        1.5.2 ZnGa_2O_4:Cr材料的制备方法和表征第28-31页
        1.5.3 ZnGa_2O_4:Cr材料的生物应用第31-32页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32-34页
        1.6.1 研究内容第32-33页
        1.6.2 研究意义第33-34页
第二章 实验及测试方法第34-41页
    2.1 材料制备方法第34-36页
        2.1.1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第34-35页
        2.1.2 银离子辅助种子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第35-36页
    2.2 主要测试方法第36-41页
        2.2.1 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第36页
        2.2.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6-37页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7页
        2.2.4 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UV-vis)第37页
        2.2.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分析(ICP)第37-38页
        2.2.6 光致发光荧光光谱分析(PL)第38页
        2.2.7 红外热像仪分析第38页
        2.2.8 Zeta potential电位分析第38-39页
        2.2.9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第39页
        2.2.10 酶标仪第39页
        2.2.11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第39-40页
        2.2.12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第40页
        2.2.13 Western Bolt蛋白印迹(WB)第40-41页
第三章 溶胶凝胶-静电纺丝法制备ZnGa_2O_4:Cr纳米纤维及其性能研究第41-53页
    3.1 引言第41页
    3.2 实验过程第41-46页
        3.2.1 实验试剂和设备第41-43页
        3.2.2 实验工艺流程图第43页
        3.2.3 铬掺杂镓酸锌纳米纤维的制备第43-45页
        3.2.4 铬掺杂镓酸锌纳米纤维的表征第45-46页
    3.3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46-51页
        3.3.1 稳定电纺的工艺参数探索结果第46-47页
        3.3.2 ZnGa_2O_4:Cr纳米纤维的晶体结构和形貌特征第47-48页
        3.3.3 ZnGa_2O_4:Cr纳米纤维的光致发光性能第48-50页
        3.3.4 不同的烧结温度对ZnGa_2O_4:Cr纳米纤维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第50页
        3.3.5 不同的Cr掺杂量对ZnGa_2O_4:Cr纳米纤维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第50-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银离子辅助种子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及其基因装载性能研究第53-64页
    4.1 引言第53-54页
    4.2 实验过程第54-58页
        4.2.0 干扰基因选择第54页
        4.2.1 实验试剂和设备第54-56页
        4.2.2 实验工艺流程第56页
        4.2.3 银离子辅助种子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第56页
        4.2.4 金纳米棒的表面PEI改性及表征第56-57页
        4.2.5 Au-PEI对siRNA基因的装载性能试验第57-58页
        4.2.6 载体Au-PEI中siRNA的释放性能实验第58页
        4.2.7 Au-PEI/siRNA在RNA酶环境中的稳定性实验第58页
    4.3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58-63页
        4.3.1 金纳米棒的形貌调控以及光吸收变化分析第58-59页
        4.3.2 金纳米棒的表面PEI改性结果第59-60页
        4.3.3 Au-PEI对siRNA基因的装载、释放性能和稳定性分析第60-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定域基因递送载体PEI-Au/siRNA@ZGOC复合纤维的构建和体外研究第64-80页
    5.1 引言第64-65页
    5.2 实验过程第65-71页
        5.2.1 实验试剂和设备第65-68页
        5.2.2 复合纤维基因载体合成示意图第68页
        5.2.3 复合纤维基因载体的构建和性能表征第68页
        5.2.4 生物学表征第68-71页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1-78页
        5.3.1 复合纤维中金纳米棒和纤维质量比的探索结果第71-72页
        5.3.2 复合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其微观形貌特征第72页
        5.3.3 复合载体对siRNA的装载、释放和稳定性性能第72-73页
        5.3.4 LED激发PEI-Au/siRNA@ZGOC的光热脱附性能第73-74页
        5.3.5 PEI-Au/siRNA@ZGOC的抗肿瘤效果分析第74-76页
        5.3.6 基因干扰效率分析第76-77页
        5.3.7 LED光照增强基因干扰的机理分析第77-78页
    5.4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80-83页
参考文献第83-95页
致谢第95-97页
个人简历第97-9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其它研究成果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鄂西北区域植被生态学研究
下一篇:河流浮游植物群落对筑坝引发的异质性水文环境的响应--以三峡水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