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2页 |
第2章 寻衅滋事罪的司法认定现状 | 第12-21页 |
2.1 区分寻衅滋事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常见司法考量因素 | 第12-15页 |
2.2 对上述司法考量因素的评析 | 第15-21页 |
2.2.1 流氓动机 | 第15-17页 |
2.2.2 是否事出有因 | 第17-18页 |
2.2.3 不特定对象 | 第18-19页 |
2.2.4 公众场合 | 第19-21页 |
第3章 寻衅滋事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竞合 | 第21-26页 |
3.1 “区分说”与“想象竞合说”概述 | 第21-23页 |
3.2 “区分说”与“想象竞合说”之反思 | 第23-26页 |
3.2.1 “区分说”之质疑 | 第23-25页 |
3.2.2 “想象竞合说”之不足 | 第25-26页 |
第4章 以刑释罪法则的倡导 | 第26-32页 |
4.1 社会秩序法益的限制解释机能 | 第26-29页 |
4.1.1 寻衅滋事罪保护法益的双重性 | 第26-27页 |
4.1.2 社会秩序法益的限制解释机能不应被虚置 | 第27-29页 |
4.2 以刑释罪法则之引入 | 第29-32页 |
4.2.1 以刑释罪法则概述 | 第29-30页 |
4.2.2 引入以刑释罪法则的合理性 | 第30-32页 |
第5章 寻衅滋事罪司法裁判规则之构建 | 第32-37页 |
5.1 殴打型滋事与故意伤害罪的司法裁判规则 | 第32-33页 |
5.2 辱骂型滋事与侮辱罪的司法裁判规则 | 第33-34页 |
5.3 强拿硬要型滋事与抢劫罪、敲诈勒索罪的司法裁判规则 | 第34-35页 |
5.3.1 强拿硬要型滋事与抢劫罪的司法裁判规则 | 第34-35页 |
5.3.2 强拿硬要型滋事与敲诈勒索罪的司法裁判规则 | 第35页 |
5.4 任意损毁型滋事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司法裁判规则 | 第35-37页 |
第6章 结语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