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碳量子点标记核酸适配体荧光检测桔霉素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前言第8-21页
    1.1 真菌霉素概述第8页
    1.2 桔霉素第8-13页
        1.2.1 桔霉素理化性质第8-9页
        1.2.2 桔霉素毒性、抑菌性及其来源第9-10页
        1.2.3 桔霉素的检测方法第10-13页
    1.3 核酸适配体第13-17页
        1.3.1 核酸适配体简介第13页
        1.3.2 核酸适配体的特点第13-14页
        1.3.3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传感器研究第14-17页
    1.4 碳量子点第17-20页
        1.4.1 碳量子点简介第17页
        1.4.2 碳量子点的制备及结构第17-18页
        1.4.3 碳点的应用第18-20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第20-21页
        1.5.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20页
        1.5.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0-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29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21-23页
        2.1.1 实验材料第21页
        2.1.2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第21-22页
        2.1.3 实验所需试剂的浓度及其配制第22-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29页
        2.2.1 碳量子点傅里叶红外光谱特征分析第23-24页
        2.2.2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第24页
        2.2.3 碳量子点透射电子显微镜特征分析第24页
        2.2.4 适配体浓度的优化第24-25页
        2.2.5 石墨烯加入量的优化第25页
        2.2.6 石墨烯反应时间的优化第25页
        2.2.7 适配体与桔霉素孵育温度优化第25-26页
        2.2.8 适配体与桔霉素孵育时间的优化第26页
        2.2.9 适配体与桔霉素反应缓冲液pH值优化第26页
        2.2.10 适配体对桔霉素特异选择性实验第26-27页
        2.2.11 桔霉素分析方法的建立第27页
        2.2.12 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及加标回收实验第27-29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9-42页
    3.1 碳量子点荧光量子产率测定第29-30页
    3.2 碳量子点透射电子显微镜特征分析第30页
    3.3 碳量子点傅里叶红外光谱特征分析第30-31页
    3.4 实验原理的验证第31-32页
    3.5 适配体浓度的确定第32-33页
    3.6 石墨烯加入的确定第33-34页
    3.7 石墨烯反应时间的确定第34页
    3.8 适配体和目标物孵育温度的确定第34-35页
    3.9 适配体与目标物反应时间的确定第35-36页
    3.10 适配体与桔霉素反应缓冲液pH值的确定第36-37页
    3.11 适配体对桔霉素特异选择性实验第37-38页
    3.12 适配体与目标物结合的机理推断第38页
    3.13 桔霉素分析方法的建立第38-40页
    3.14 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及加标回收实验第40-42页
4 结论第42-44页
    4.1 全文总结第42页
    4.2 论文的创新点第42-43页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43-44页
5 展望第44-45页
6 参考文献第45-52页
7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2-53页
8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学PT对称系统的非线性增强效应研究
下一篇:超冷原子费米气体自旋轨道耦合和背景散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