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不同原料壳寡糖的制备及抑菌活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11-23页
    1.1 壳聚糖第11-14页
        1.1.1 壳聚糖的概况第11页
        1.1.2 壳聚糖的性质第11页
        1.1.3 壳聚糖的来源第11-14页
    1.2 壳寡糖及其制备方法第14-17页
        1.2.1 壳寡糖第14-15页
        1.2.2 壳寡糖的制备第15-17页
    1.3 壳聚糖及壳寡糖的分析第17-19页
        1.3.1 红外光谱分析第17页
        1.3.2 脱乙酞度的测定第17页
        1.3.3 分子量的测定第17-18页
        1.3.4 组分的测定第18-19页
    1.4 壳寡糖的活性第19-20页
        1.4.1 抗肿瘤活性第19页
        1.4.2 抗菌活性第19-20页
        1.4.3 抗氧化活性第20页
        1.4.4 降血压活性第20页
    1.5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0-23页
        1.5.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1页
        1.5.2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1-2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3-35页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第23-25页
        2.1.1 实验材料第23页
        2.1.2 实验试剂第23-24页
        2.1.3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4-25页
    2.2 原料基本成分的测定第25页
    2.3 壳聚糖的提取第25-26页
        2.3.1 提取工艺流程第26页
        2.3.2 壳聚糖得率的测定第26页
    2.4 两种来源壳聚糖的比较第26-29页
        2.4.1 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26页
        2.4.2 壳聚糖脱乙酰度的测定第26-27页
        2.4.3 壳聚糖黏度的测定第27页
        2.4.4 壳聚糖含量的测定第27-28页
        2.4.5 壳聚糖分子量分布的测定第28-29页
    2.5 壳聚糖降解制备壳寡糖第29-32页
        2.5.1 壳聚糖酶酶活力测定第29-30页
        2.5.2 壳聚糖的酶解第30-32页
    2.6 两种来源壳寡糖的比较第32-33页
        2.6.1 壳寡糖糖含量的测定第32页
        2.6.2 薄层色谱分析第32页
        2.6.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第32-33页
        2.6.4 质谱(MALDI-TOF)分析第33页
    2.7 壳寡糖的抑菌活性第33-35页
        2.7.1 抑菌圈的直径测定第33-34页
        2.7.2 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第34-35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5-52页
    3.1 原料的基本成分第35页
    3.2 壳聚糖的提取第35页
    3.3 两种原料制得壳聚糖的比较第35-38页
        3.3.1 红外光谱分析第35-36页
        3.3.2 脱乙酰度的测定第36页
        3.3.3 黏度的测定第36页
        3.3.4 壳聚糖含量的测定第36-37页
        3.3.5 分子量分布的测定第37-38页
    3.4 壳聚糖降解制备壳寡糖第38-44页
        3.4.1 单因素试验第38-41页
        3.4.2 正交实验第41-44页
    3.5 两种原料壳寡糖的比较第44-47页
        3.5.1 糖含量的测定第44页
        3.5.2 薄层色谱分析第44-45页
        3.5.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第45-46页
        3.5.4 质谱(MALDI-TOF)分析第46-47页
        3.5.5 不同原料壳寡糖的结构比较第47页
    3.6 两种来源壳寡糖抑制活性研究第47-52页
        3.6.1 壳寡糖对霉菌的抑制实验第47-49页
        3.6.2 壳寡糖对细菌的抑制实验第49-51页
        3.6.3 不同原料制得壳寡糖抑制活性比较第51-52页
4 结论第52-54页
    4.1 全文总结第52-53页
    4.2 论文的创新点第53页
        4.2.1 利用碱法从棘孢木霉菌渣中制备壳聚糖第53页
        4.2.2 比较两种原料制备壳聚糖、壳寡糖的性质和抑菌活性差异第53页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53-54页
5 展望第54-55页
6 参考文献第55-62页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2-63页
8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气式燃烧器的结构优化及加热均匀性研究
下一篇:柞蚕丝胶蛋白制备工艺优化与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