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12-13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4.1 区域创新产出空间相关性的研究 | 第13-14页 |
1.4.2 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17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评价模型 | 第18-25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2.1.2 空间关联网络分析理论 | 第20-22页 |
2.2 区域创新产出空间关联研究的评价模型 | 第22-25页 |
2.2.1 变量的选取 | 第22页 |
2.2.2 数据的平稳性 | 第22-23页 |
2.2.3 向量自回归模型 | 第23页 |
2.2.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山东省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关联现状分析 | 第25-36页 |
3.1 山东省综合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3.1.1 山东省经济发展状况 | 第25-27页 |
3.1.2 交通设施进一步改善 | 第27页 |
3.2 山东省区域创新产出的要素现状 | 第27-29页 |
3.2.1 创新人才要素统筹发展 | 第27页 |
3.2.2 区域创新环境不断改善 | 第27-28页 |
3.2.3 投资贸易增加 | 第28-29页 |
3.2.4 自主创新投入要素现状 | 第29页 |
3.3 山东省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29-34页 |
3.3.1 山东省与江苏省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对比 | 第30页 |
3.3.2 山东省区域创新产出空间分布整体特征 | 第30-32页 |
3.3.3 山东省区域创新产出空间分布的局部特征 | 第32-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山东省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关联分析 | 第36-48页 |
4.1 数据选取与变量处理 | 第36-37页 |
4.1.1 变量的解释 | 第36-37页 |
4.1.2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第37页 |
4.2 单位根检验结果 | 第37-38页 |
4.3 山东省区域创新产出关联关系的基本特征分析 | 第38-41页 |
4.4 山东省区域创新产出关联关系的局部特征分析 | 第41-42页 |
4.5 山东省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分析 | 第42-47页 |
4.5.1 中心性分析 | 第42-46页 |
4.5.2 关联性分析 | 第46-4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政策建议与展望 | 第48-52页 |
5.1 政策建议 | 第48-50页 |
5.1.1 完善创新市场机制 | 第48页 |
5.1.2 增强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 | 第48-49页 |
5.1.3 合理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以提高区域创新产出水平 | 第49页 |
5.1.4 加强自主研发和技术获取能力 | 第49-50页 |
5.1.5 精准定位,各施所长,加强区域关联,互通互利 | 第50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