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理论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政治稳定的基本理论 | 第15-22页 |
2.1 政治稳定的概念和内涵 | 第15-17页 |
2.1.1 政治稳定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2 政治稳定的基本内涵 | 第16-17页 |
2.2 政治稳定的基本特征 | 第17-18页 |
2.2.1 相对性 | 第17-18页 |
2.2.2 有序性 | 第18页 |
2.2.3 可控性 | 第18页 |
2.3 政治稳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类型划分与重要作用 | 第18-22页 |
2.3.1 政治稳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类型划分 | 第18-19页 |
2.3.2 政治稳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 第19-22页 |
第3章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政治稳定思想的形成条件 | 第22-29页 |
3.1 理论条件:毛泽东政治稳定思想与西方政治稳定理论 | 第22-25页 |
3.1.1 毛泽东政治稳定思想 | 第22-23页 |
3.1.2 西方政治稳定理论 | 第23-25页 |
3.2 国际环境: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社会的威胁和挑战 | 第25-26页 |
3.2.1 西方思想文化侵袭影响我国主流价值观 | 第25页 |
3.2.2 国际势力破坏“一国两制”的实施 | 第25页 |
3.2.3 国际分裂势力干涉我国内政 | 第25-26页 |
3.2.4 国际势力破坏我国对外交往 | 第26页 |
3.3 国内环境: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不稳定因素 | 第26-29页 |
3.3.1 社会利益的急剧分化冲击政治稳定 | 第27页 |
3.3.2 制度建设滞后不利于政治稳定 | 第27-28页 |
3.3.3 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干扰政治稳定 | 第28-29页 |
第4章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政治稳定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9-36页 |
4.1 维护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 第30-31页 |
4.2 坚持党基本路线不动摇 | 第31-33页 |
4.3 保持社会生活的稳定 | 第33页 |
4.4 加强主流政治文化建设 | 第33-34页 |
4.5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 第34-36页 |
第5章 改革开放以来党实现政治稳定的基本经验 | 第36-44页 |
5.1 实现政治稳定目标的动态性 | 第36页 |
5.2 实现政治稳定主导的唯一性 | 第36-37页 |
5.3 实现政治稳定保障的机制性 | 第37-38页 |
5.3.1 政治体系的统摄机制 | 第37页 |
5.3.2 政治体系的凝聚机制 | 第37-38页 |
5.3.3 政治体系的平衡机制 | 第38页 |
5.4 实现政治稳定途径的多元性 | 第38-44页 |
5.4.1 深入推进经济改革 | 第39页 |
5.4.2 加强政治文化建设 | 第39-40页 |
5.4.3 加快推进依法治国 | 第40页 |
5.4.4 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 第40-41页 |
5.4.5 加强社会民生建设 | 第41-42页 |
5.4.6 广泛开展和平外交 | 第42页 |
5.4.7 加强国防军队建设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作者简历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