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吉木萨尔致密油储层渗吸特性与水锁伤害评价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自发渗吸研究进展第9-10页
        1.2.2 水锁伤害研究进展第10-12页
        1.2.3 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第12页
    1.3 课题来源第12页
    1.4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5 技术路线第13-14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及储层特征第14-33页
    2.1 区域地质概况第14页
    2.2 勘探简史第14-15页
    2.3 研究区块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引用昌吉油田现场资料)第15-20页
        2.3.1 岩矿特征第15-17页
        2.3.2 储集空间和孔隙结构第17-19页
        2.3.3 孔渗特征第19-20页
    2.4 实验室对储层物性分析第20-32页
        2.4.1 XRD实验分析第21-24页
        2.4.2 润湿性分析第24-26页
        2.4.3 束缚水饱和度分析第26-28页
        2.4.4 SEM电镜扫描分析第28-29页
        2.4.5 孔渗物性实验分析第29-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研究区块储层渗吸特性第33-59页
    3.1 经典自吸理论模型第33-38页
        3.1.1 Lucas—Washburn(LW)自吸模型第33-34页
        3.1.2 Terzaghi自吸模型第34-35页
        3.1.3 Handy自吸模型第35页
        3.1.4 自吸标度模型第35-38页
    3.2 岩心自发渗吸室内实验第38-43页
        3.2.1 实验材料第38-39页
        3.2.2 实验仪器第39-40页
        3.2.3 实验步骤第40页
        3.2.4 实验结果第40-43页
    3.3 岩心自发渗吸能力评价第43-47页
    3.4 岩心自发渗吸的影响因素第47-58页
        3.4.1 孔渗物性对岩心自发渗吸的影响第47-51页
        3.4.2 孔隙结构对岩心自吸的影响第51-53页
        3.4.3 温度对岩心自发渗吸的影响第53-56页
        3.4.4 自发渗吸主控因素分析第56-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4章 研究区块储层水锁伤害评价第59-71页
    4.1 水锁伤害实验第59-61页
        4.1.1 实验材料第59-60页
        4.1.2 实验仪器第60页
        4.1.3 实验步骤第60页
        4.1.4 实验结果第60-61页
    4.2 水锁伤害评价第61-65页
    4.3 水锁伤害机理第65-68页
        4.3.1 宏观机理第65-66页
        4.3.2 微观机理第66-68页
    4.4 水锁伤害影响因素第68-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5章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通过CT三维重建的方法进行术前前哨淋巴结及其引流通路造影及定位
下一篇:细管引流并腔内化疗联合地塞米松静脉输注治疗肺癌伴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