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8页 |
1.1 柴油脱硫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1.1.1 柴油中硫化物的类型 | 第10-11页 |
1.1.2 柴油脱硫的意义 | 第11页 |
1.2 非加氢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1-23页 |
1.2.1 吸附脱硫 | 第11-12页 |
1.2.2 络合脱硫 | 第12-13页 |
1.2.3 萃取脱硫 | 第13页 |
1.2.4 生物脱硫 | 第13-14页 |
1.2.5 烷基化脱硫 | 第14-15页 |
1.2.6 氧化脱硫 | 第15-23页 |
1.3 杂多酸简介 | 第23-26页 |
1.3.1 杂多酸的结构 | 第23-24页 |
1.3.2 杂多酸的性质 | 第24-25页 |
1.3.3 杂多酸的应用 | 第25-26页 |
1.4 离子液体的应用 | 第26-2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2章 非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及脱硫性能的研究 | 第28-44页 |
2.1 非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 | 第28-31页 |
2.1.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2.1.2 [C_1imCH_2CH_2COOH]Cl(IL1)的制备 | 第29页 |
2.1.3 [C_2imCH_2CH_2COOH]Cl(IL2)的制备 | 第29-30页 |
2.1.4 [C_4imCH2CH2COOH]Cl(IL4)的制备 | 第30页 |
2.1.5 [C_1imCH_2CH_2COOH]_3PW_(12)O_(40)(IL1-HPW)的制备 | 第30页 |
2.1.6 [C_2imCH_2CH_2COOH]_3PW_(12)O_(40)(IL2-HPW)的制备 | 第30页 |
2.1.7 [C_4imCH_2CH_2COOH]_3PW_(12)O_(40)(IL4-HPW)的制备 | 第30-31页 |
2.2 模型油的脱硫实验 | 第31-33页 |
2.2.1 含硫模型油的配置 | 第31页 |
2.2.2 模型油的脱硫过程 | 第31页 |
2.2.3 模型油中硫含量的测定 | 第31-33页 |
2.3 非负载型催化剂的表征及分析 | 第33-37页 |
2.3.1 离子液体~1HNMR表征及分析 | 第33-34页 |
2.3.2 非负载型催化剂BET表征及分析 | 第34-35页 |
2.3.3 非负载型催化剂FT-IR表征及分析 | 第35页 |
2.3.4 非负载型催化剂XRD表征及分析 | 第35-36页 |
2.3.5 催化剂的热重表征及分析 | 第36-37页 |
2.4 非负载型催化剂脱硫活性的评价 | 第37-38页 |
2.5 非负载型催化剂催化氧化萃取脱硫条件的优化 | 第38-42页 |
2.5.1 萃取剂的种类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2.5.2 H_2O_2的用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2.5.3 反应时间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40页 |
2.5.4 催化剂用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2.5.5 反应温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2.6 双亲性实验 | 第42-4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及脱硫性能的研究 | 第44-69页 |
3.1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 | 第44-46页 |
3.1.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44-45页 |
3.1.2 TiO_2的制备 | 第45-46页 |
3.1.3 共沉淀法制备IL1-HPW/TiO_2催化剂 | 第46页 |
3.1.4 水热合成法制备IL1-HPW/SiO_2催化剂 | 第46页 |
3.1.5 共沉淀法制备IL1-HPW/γ-Al_2O_3催化剂 | 第46页 |
3.2 模型油的脱硫实验 | 第46-47页 |
3.2.1 含硫模型油的配置 | 第46-47页 |
3.2.2 模型油的脱硫过程 | 第47页 |
3.3 负载型杂多酸离子液体催化剂的表征及分析 | 第47-54页 |
3.3.1 BET表征及分析 | 第47-49页 |
3.3.2 FT-IR表征及分析 | 第49-50页 |
3.3.3 XRD表征及分析 | 第50-52页 |
3.3.4 SEM表征及分析 | 第52-54页 |
3.4 负载型杂多酸离子液体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54-55页 |
3.5 负载型催化剂催化氧化萃取脱硫条件的优化 | 第55-60页 |
3.5.1 H_2O_2的用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55页 |
3.5.2 催化剂用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55-56页 |
3.5.3 反应时间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3.5.4 不同负载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57-58页 |
3.5.5 反应温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58-59页 |
3.5.6 不同含硫有机物的脱硫效果比较 | 第59-60页 |
3.5.7 小结 | 第60页 |
3.6 对直馏柴油进行氧化萃取脱硫实验 | 第60-61页 |
3.7 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61-67页 |
3.7.1 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61-65页 |
3.7.2 催化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65-67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4章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