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1.1 多环芳烃的定义、来源及危害 | 第12-13页 |
1.2 多环芳烃的处理方法 | 第13页 |
1.3 多环芳烃的吸附机理 | 第13-16页 |
1.3.1 π-π相互作用 | 第14页 |
1.3.2 酸中心作用机理 | 第14-15页 |
1.3.3 π络合吸附机理 | 第15页 |
1.3.4 疏水性作用机理 | 第15-16页 |
1.4 吸附剂 | 第16-22页 |
1.4.1 生物质吸附剂 | 第16-17页 |
1.4.2 土壤 | 第17-18页 |
1.4.3 碳材料 | 第18-21页 |
1.4.4 硅基介孔材料 | 第21-22页 |
1.5 多环芳烃的检测方法 | 第22-23页 |
1.5.1 标准检测方法 | 第22页 |
1.5.2 新型检测方法 | 第22-23页 |
1.6 SERS技术在多环芳烃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7 论文的选题及研究思路 | 第24-26页 |
第2章 功能化SBA-15介孔分子筛的制备与表征 | 第26-40页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31页 |
2.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7-28页 |
2.2.2 材料合成 | 第28-29页 |
2.2.3 分析与表征 | 第29-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9页 |
2.3.1 小角XRD表征 | 第31-32页 |
2.3.2 N_2吸附-脱附表征 | 第32-33页 |
2.3.3 SEM和TEM表征 | 第33-35页 |
2.3.4 吡啶吸附红外光谱表征(pyridine-FTIR) | 第35-36页 |
2.3.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spectra) | 第36-37页 |
2.3.6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 | 第37-38页 |
2.3.7 29 SiMASNMR谱图分析 | 第38页 |
2.3.8 接触角测定 | 第38-39页 |
2.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功能化SBA-15对水溶液中多环芳烃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40-53页 |
3.1 前言 | 第40-4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3.2.2 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41-42页 |
3.2.3 吸附等温线实验 | 第42-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2页 |
3.3.1 吸附动力学 | 第43-44页 |
3.3.2 吸附动力学数据拟合 | 第44-47页 |
3.3.3 吸附等温线 | 第47-48页 |
3.3.4 吸附等温线数据拟合 | 第48-52页 |
3.4 吸附机理 | 第52页 |
3.5 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Au/Fe_3O_4/GO复合SERS基底的制备及对低浓度多环芳烃的富集-检测 | 第53-67页 |
4.1 引言 | 第53-54页 |
4.2 制备方法 | 第54-56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4.2.2 材料合成 | 第54-56页 |
4.2.3 表征方法 | 第5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6页 |
4.3.1 材料表征 | 第56-60页 |
4.3.2 AuNPs粒径对SERS检测性能的影响 | 第60-62页 |
4.3.3 不同Au负载量的GO/Au复合材料基底对SERS检测性能的影响 | 第62-63页 |
4.3.4 Au/Fe_3O_4/GO中各组分对SERS检测性能影响 | 第63-65页 |
4.3.5 Au/Fe_3O_4/GO对芘的检测限 | 第65-66页 |
4.4 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