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纳米银污染土壤中土壤肥力及微生物群落结构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文献综述第11-19页
1 引言第19-21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页
    1.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 技术路线第20-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26页
    2.1 实验设置第21页
        2.1.1 实验材料第21页
        2.1.2 实验仪器第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2页
        2.2.1 实验设计第21-22页
        2.2.2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第22页
    2.3 分析检测方法第22-25页
        2.3.1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第22页
        2.3.2 土壤硝态氮的测定第22-23页
        2.3.3 土壤亚硝态氮的测定第23页
        2.3.4 土壤脲酶活性的测定第23-24页
        2.3.5 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第24页
        2.3.6 土壤脱氢酶活性的测定第24-25页
        2.3.7 紫外光谱扫描第25页
        2.3.8 高通量测序第25页
    2.4 数据分析第25-2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6-49页
    3.1 纳米银对土壤N素含量的影响第26-28页
        3.1.1 纳米银对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第26-27页
        3.1.2 纳米银对土壤中亚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第27-28页
    3.2 纳米银对土壤P素含量的影响第28-30页
    3.3 纳米银对土壤中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第30-38页
        3.3.1 纳米银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第30-32页
            3.3.1.1 旱作培养模式下第30-31页
            3.3.1.2 淹水培养模式下第31-32页
        3.3.2 纳米银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第32-38页
            3.3.2.1 旱作培养模式下第32-36页
            3.3.3.2 淹水培养模式下第36-38页
    3.4 纳米银对土壤DOM的影响第38-39页
    3.5 纳米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39-49页
        3.5.1 不同浓度的纳米银对土壤中门水平的优势菌群分布特征的影响第39-42页
            3.5.1.1 旱作培养模式下第39-41页
            3.5.1.2 淹水培养模式下第41-42页
        3.5.2 不同浓度的纳米银对土壤中属水平的优势菌群分布特征的影响第42-46页
            3.5.2.1 旱作培养模式下第43-44页
            3.5.2.2 淹水培养模式下第44-46页
        3.5.3 不同浓度的纳米银对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46-49页
4 讨论第49-51页
5 结论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61页
作者简介第61页
参与发表的论文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甲状腺微小癌的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分析
下一篇:L-PANP+TME对男性患者术后排尿及性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