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7页 |
1.1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研究背景 | 第13-18页 |
1.1.1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概述 | 第13页 |
1.1.2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 第13-18页 |
1.2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荧光传感研究 | 第18-25页 |
1.2.1 荧光的起源 | 第18-19页 |
1.2.2 基于MOFs荧光传感的探测机理 | 第19-20页 |
1.2.3 MOFs传感器的优点 | 第20-21页 |
1.2.4 化学传感 | 第21-25页 |
1.3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光催化应用研究 | 第25-35页 |
1.3.1 无机金属簇半导体节点 | 第26-29页 |
1.3.2 光活性有机连接体 | 第29-31页 |
1.3.3 光氧化还原物种孔洞包覆 | 第31-35页 |
1.4 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35-37页 |
1.4.1 选题背景 | 第35-36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37页 |
第2章 含氮杂环荧光金属骨架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37-55页 |
2.1 引言 | 第3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7-43页 |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7-39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2.2.3 样品表征 | 第41页 |
2.2.4 荧光传感实验 | 第41-4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4页 |
2.3.1 FTIR分析 | 第43-44页 |
2.3.2 X射线单晶衍射 | 第44-48页 |
2.3.3 热重分析 | 第48页 |
2.3.4 荧光性质分析 | 第48-52页 |
2.3.5 荧光淬灭的机理分析 | 第52-5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3章 含氮杂环金属骨架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55-89页 |
3.1 引言 | 第55-5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6-63页 |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56-57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57-61页 |
3.2.3 样品表征 | 第61页 |
3.2.4 光催化性能实验 | 第61-6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3-88页 |
3.3.1 FTIR分析 | 第63-64页 |
3.3.2 X射线单晶衍射及PXRD分析 | 第64-78页 |
3.3.3 热重分析 | 第78-79页 |
3.3.4 光学性能分析 | 第79-85页 |
3.3.5 光催化活性组分分析 | 第85-87页 |
3.3.6 稳定性及利用率分析 | 第87-8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4章 含氮MOF基修饰的中空TiO_2球壳型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质研究 | 第89-115页 |
4.1 引言 | 第89-9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0-95页 |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90-91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91-95页 |
4.2.3 样品的表征 | 第9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5-113页 |
4.3.1 SEM和TEM分析 | 第95-101页 |
4.3.2 PXRD分析 | 第101-102页 |
4.3.3 FTIR和Raman分析 | 第102-103页 |
4.3.4 XPS分析 | 第103-104页 |
4.3.5 光吸收性能 | 第104-106页 |
4.3.6 光电性质分析 | 第106页 |
4.3.7 TGA分析 | 第106-107页 |
4.3.8 BET测试分析 | 第107-108页 |
4.3.9 EPR分析 | 第108-110页 |
4.3.10 光催化产氢性能 | 第110-111页 |
4.3.11 PL分析 | 第111-11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5.1 结论 | 第115页 |
5.2 展望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3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131-133页 |
致谢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