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4-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41页 |
1.1 引言 | 第17-18页 |
1.2 无机纳米材料/无机纳米材料组装体的介绍 | 第18页 |
1.3 基于球形无机纳米材料/无机纳米材料组装体的生物医药应用 | 第18-25页 |
1.4 基于片层无机纳米材料/无机纳米材料组装体的生物医药应用 | 第25-39页 |
1.4.1 基于石墨烯/石墨烯组装体的生物医药应用 | 第25-32页 |
1.4.2 基于二氧化锰/二氧化锰组装体的生物医药应用 | 第32-36页 |
1.4.3 基于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组装体的生物医药应用 | 第36-39页 |
1.5 论文的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9-41页 |
第二章 介孔二氧化硅和氧化铈纳米粒子组装体的制备及其可控释药研究 | 第41-54页 |
2.1 引言 | 第41-4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42-45页 |
2.1.1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42-43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2.1.3 组装体的制备 | 第43-44页 |
2.1.4 DOX体外模拟释放 | 第44页 |
2.1.5 体外ROS产生测定 | 第44-45页 |
2.1.6 MSN-HP-DOX@CeO2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细胞摄取研究 | 第45页 |
2.1.7 MSN-HP-DOX@CeO2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细胞毒性研究 | 第4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3页 |
2.3.1 MSN-HP-DOX@CeO2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合成与表征 | 第45-48页 |
2.3.2 MSN-HP-DOX@CeO2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体外药物控制释放行为研究 | 第48-50页 |
2.3.3 MSN-HP-DOX@CeO2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体外光动力效果评估 | 第50页 |
2.3.4 MSN-HP-DOX@CeO2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细胞摄取和细胞内药物控制释放行为研究 | 第50-52页 |
2.3.5 MSN-HP-DOX@CeO2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细胞毒性研究 | 第52-53页 |
2.4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叶酸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和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组装体的制备及其靶向组合治疗研究 | 第54-74页 |
3.1 引言 | 第54-55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55-61页 |
3.2.1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55-56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56-57页 |
3.2.3 RhB修饰的PTX(RhB-PTX)的合成 | 第57-58页 |
3.2.4 组装体的制备 | 第58-59页 |
3.2.5 PTX体外模拟释放 | 第59页 |
3.2.6 体外ROS产生测定 | 第59-60页 |
3.2.7 体外光热效应及光稳定性评定 | 第60页 |
3.2.8 MT@L-PTX@FA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细胞摄取研究 | 第60页 |
3.2.9 细胞中ROS产生测定 | 第60页 |
3.2.10 流式细胞分析 | 第60-61页 |
3.2.11 MT@L-PTX@FA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细胞毒性研究 | 第6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1-73页 |
3.3.1 MT@L-PTX@FA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合成与表征 | 第61-66页 |
3.3.2 MT@L-PTX@FA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体外药物控制释放行为研究 | 第66页 |
3.3.3 MT@L-PTX@FA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体外光动力及光热性能测定 | 第66-68页 |
3.3.4 MT@L-PTX@FA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细胞摄取和细胞内药物控制释放行为研究 | 第68-70页 |
3.3.5 MT@L-PTX@FA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细胞中产生ROS测定 | 第70-71页 |
3.3.6 MT@L-PTX@FA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细胞毒性研究 | 第71-73页 |
3.4 小结 | 第73-74页 |
第四章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和片层二氧化锰组装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组合给药研究 | 第74-98页 |
4.1 引言 | 第74-76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76-80页 |
4.2.1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76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76-77页 |
4.2.3 组装体的制备 | 第77-78页 |
4.2.4 药物体外模拟释放 | 第78页 |
4.2.5 FA-CM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细胞摄取研究 | 第78-79页 |
4.2.6 FA-CM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细胞毒性研究 | 第79页 |
4.2.7 裸鼠肿瘤模型的建立 | 第79页 |
4.2.8 体内肿瘤治疗和生物分布测定 | 第79页 |
4.2.9 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 | 第79-80页 |
4.2.10 统计学分析 | 第8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0-96页 |
4.3.1 FA-CM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合成与表征 | 第80-84页 |
4.3.2 FA-CM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体外药物控制释放行为研究 | 第84-85页 |
4.3.3 FA-CM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细胞摄取和细胞内药物控制释放行为研究 | 第85-89页 |
4.3.4 FA-CM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细胞毒性研究 | 第89-93页 |
4.3.5 FA-CM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体内生物分布研究 | 第93-95页 |
4.3.6 FA-CM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体内抑瘤效果及组织学分析研究 | 第95-96页 |
4.4 小结 | 第96-98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创新点 | 第98-100页 |
5.1 结论 | 第98页 |
5.2 创新点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12页 |
附录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个人简历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