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3.3 论文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2章 3D打印技术相关理论与影响 | 第21-28页 |
2.1 3D打印技术原理 | 第21-22页 |
2.2 3D打印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2.3 3D打印技术的使用主体 | 第23-25页 |
2.4 3D打印技术产生的影响 | 第25-28页 |
2.4.1 3D打印技术对传统制造业带来的技术维度影响 | 第25页 |
2.4.2 3D打印技术产生的伦理维度影响 | 第25-26页 |
2.4.3 3D打印技术产生的社会维度影响 | 第26-28页 |
第3章 3D打印技术产生影响的成因分析 | 第28-35页 |
3.1 3D打印技术对传统制造业造成影响的成因分析 | 第28-29页 |
3.1.1 3D打印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制造业形成一定的威胁 | 第28-29页 |
3.1.2 3D打印产业促进传统制造业的升级 | 第29页 |
3.1.3 3D打印产业与传统制造业互补作用认识不清 | 第29页 |
3.2 3D打印技术影响的伦理维度成因解析 | 第29-31页 |
3.2.1 人类主体性意识薄弱 | 第30页 |
3.2.2 科研工作者伦理意识与责任的缺乏 | 第30-31页 |
3.2.3 3D打印技术伦理规范滞后 | 第31页 |
3.3 3D打印技术影响的社会维度成因解析 | 第31-35页 |
3.3.1 公众意识及对政府管理机构信任感的缺失 | 第32页 |
3.3.2 监管体系不够健全 | 第32-33页 |
3.3.3 3D打印技术相关人才的匮乏 | 第33页 |
3.3.4 技术使用者缺乏生态使命 | 第33-34页 |
3.3.5 间接侵权行为难以界定 | 第34-35页 |
第4章 消解3D打印技术负影响的对策 | 第35-41页 |
4.1 实现新兴产业与传统行业的协调发展 | 第35-36页 |
4.1.1 加强顶层设计与发展指导 | 第35-36页 |
4.1.2 加强产研互动统筹协作 | 第36页 |
4.1.3 统筹3D打印产业与传统制造业补充协调发展 | 第36页 |
4.2 实现技术与伦理意识的协调发展 | 第36-38页 |
4.2.1 提高人类主体性意识 | 第37页 |
4.2.2 加强科研工作者伦理意识和责任的培养 | 第37-38页 |
4.2.3 完善伦理规制并加强工程伦理教育 | 第38页 |
4.3 实现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 第38-41页 |
4.3.1 提升公众意识和政府监督 | 第38-39页 |
4.3.2 健全3D打印监管体系 | 第39页 |
4.3.3 加强定向高技术人才培养 | 第39-40页 |
4.3.4 赋予技术使用者生态使命与责任 | 第40页 |
4.3.5 构建专利间接侵权制度 | 第40-41页 |
第5章 结束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