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21页 |
(一)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3. 研究文献述评 | 第18-19页 |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0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四)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1. 创新点 | 第20页 |
2. 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 | 第21-22页 |
1. 特色小镇 | 第21页 |
2. 特色小城镇 | 第21页 |
3. 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的比较 | 第21-22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1. 公共政策分析理论 | 第22-23页 |
2. 田园城市理论 | 第23页 |
3. 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23页 |
4. 产业集聚理论 | 第23-25页 |
二、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的公共政策概述 | 第25-38页 |
(一) 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 第25-29页 |
1. 特色小镇申报种类及数量 | 第25-27页 |
2. 特色小镇发展类型及地域分布 | 第27-29页 |
(二) 我国特色小镇公共政策梳理 | 第29-37页 |
1. 国家层面特色小镇发展的公共政策 | 第29-31页 |
2. 地方政府层面特色小镇发展的公共政策 | 第31-34页 |
3. 特色小镇发展的公共政策分类 | 第34-37页 |
(三) 特色小镇公共政策实施效果 | 第37-38页 |
三、我国特色小镇发展中公共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38-44页 |
(一) 公共政策的制定存在不足之处 | 第38-40页 |
1. 公共政策体系不完善,主管机构多头 | 第38-39页 |
2. 公共政策创新性不足,政策缺乏连续性 | 第39-40页 |
(二) 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不明显 | 第40-42页 |
1. 政府及相关部门角色定位不准确,政策解读模糊 | 第40-41页 |
2. 利益驱动下,政策执行做不到“看得见行得通” | 第41页 |
3. 政策宣传不力,公众参与积极性低 | 第41-42页 |
(三) 公共政策执行缺乏评估和监督体系 | 第42-44页 |
1. 公共政策执行缺乏评估体系 | 第42页 |
2. 公共政策执行缺乏监督体系 | 第42-43页 |
3. 公共政策评估与监督缺乏制度保障 | 第43-44页 |
四、国外特色小镇发展的公共政策经验借鉴 | 第44-49页 |
(一) 国外特色小镇发展的公共政策经验 | 第44-47页 |
1. 英国莎翁小镇发展公共政策 | 第44-45页 |
2. 瑞士达沃斯小镇发展公共政策 | 第45页 |
3. 丹麦卡伦堡小镇发展公共政策 | 第45-46页 |
4. 美国格林威治基金小镇发展公共政策 | 第46-47页 |
(二) 国外特色小镇发展的公共政策经验借鉴 | 第47-49页 |
1. 政策支持和理念创新引导小镇发展 | 第47页 |
2. 立法保护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 | 第47-48页 |
3. 注重产业支撑和品牌效应 | 第48-49页 |
五、推进我国特色小镇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49-56页 |
(一) 优化特色小镇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 第49-52页 |
1. 突出公共政策重点,创新公共政策内容 | 第49-50页 |
2. 明确主管机构,完善地方配套政策 | 第50-51页 |
3. 加快出台政策文件,坚持公共政策规划引领 | 第51-52页 |
(二) 提高特色小镇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 | 第52-53页 |
1. 加强国家和地方公共政策执行的协作机制 | 第52页 |
2. 提升政府的公共政策执行能力 | 第52-53页 |
3.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公共政策宣传 | 第53页 |
(三) 完善特色小镇的公共政策评估和监督体系 | 第53-56页 |
1. 特色小镇考核中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 | 第53-54页 |
2. 发挥群众在政策监督中的作用 | 第54页 |
3. 明确监督主体职责,防止监督流于形式 | 第54-5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一) 结论 | 第56页 |
(二)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