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抗生素 | 第10-12页 |
1.1.1 抗生素的简介 | 第10页 |
1.1.2 四环素类抗生素 | 第10-11页 |
1.1.3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危害 | 第11页 |
1.1.4 四环素类废水的治理方法 | 第11-12页 |
1.2 光催化技术 | 第12-16页 |
1.2.1 光催化技术的介绍 | 第12页 |
1.2.2 光催化技术的基本机理 | 第12-13页 |
1.2.3 光催化的发展历史 | 第13-14页 |
1.2.4 光催化的挑战与机遇 | 第14-16页 |
1.3 BiOCl材料概述 | 第16-20页 |
1.3.1 二维BiOCl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2 BiOCl超薄纳米片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4 生物炭 | 第20-21页 |
1.4.1 生物炭概述 | 第20页 |
1.4.2 生物炭在光催化技术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1.5 稀土金属 | 第21-23页 |
1.5.1 稀土金属概述 | 第21-22页 |
1.5.2 稀土金属在光催化技术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1.6 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6.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t-Se棒负载BiOCl超薄纳米片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降解TC-HCl性能研究 | 第25-38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8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25-26页 |
2.2.2 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26-27页 |
2.2.3 光催化剂的表征 | 第27页 |
2.2.4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27-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7页 |
2.3.1 光催化剂的活性分析及表征分析 | 第28-35页 |
2.3.2 光催化的机理研究 | 第35-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生物炭负载BiOCl超薄纳米片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降解TC-HCl性能研究 | 第38-49页 |
3.1 前言 | 第3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8-41页 |
3.2.1 实验药品 | 第38-39页 |
3.2.2 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39-40页 |
3.2.3 光催化剂的表征 | 第40页 |
3.2.4 暗吸附测试 | 第40页 |
3.2.5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40-4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3.3.1 光催化剂的活性分析及表征分析 | 第41-45页 |
3.3.2 光催化的机理研究 | 第45-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生物炭负载Er~(3+)掺杂BiOCl超薄纳米片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降解TC-HCl性能研究 | 第49-60页 |
4.1 前言 | 第4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4.2.1 实验药品 | 第49-50页 |
4.2.2 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50页 |
4.2.3 光催化剂的表征 | 第50页 |
4.2.4 暗吸附测试 | 第50-51页 |
4.2.5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5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9页 |
4.3.1 光催化剂的活性分析及表征分析 | 第51-56页 |
4.3.2 光催化的机理研究 | 第56-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及进一步工作建议 | 第60-63页 |
5.1 结论 | 第60-61页 |
5.2 创新点 | 第61页 |
5.3 进一步工作建议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6页 |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79页 |
附录A 中英文符号参照表 | 第78-79页 |
附录B 中英文缩写参照表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