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风俗习惯论文--中国风俗习惯论文--民族风俗习惯总志论文

涵化与互动:一个浙北畲族村落的田野民俗志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1页
一、绪论第11-22页
 (一) 选题缘起与研究旨趣第11-14页
  1. 选题缘起第11-13页
  2. 研究旨趣第13-14页
 (二) 研究方法与田野点的选择第14-17页
  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2. 田野点的选择第15-17页
 (三) 相关学术谱系梳理第17-22页
  1. 田野民俗志概念内涵第17-18页
  2. 畲族研究概况第18-20页
  3. 畲族村落研究概况第20-22页
二、社区背景与社区概况第22-32页
 (一) 田野社区地理概貌及行政建制沿革第22-24页
  1. 桐庐第22-23页
  2. 莪山畲族乡第23页
  3. 山阴坞村第23-24页
 (二) 社区概貌第24-27页
  1. 莪山畲族乡畲民概况第24-25页
  2. 山阴坞畲族村人口组成第25页
  3. 山阴坞畲族村生计模式第25-27页
 (三) 村庄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第27-32页
  1. 李姓畲民迁往桐庐情况第27-29页
  2. 村庄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第29-32页
三、定耕农业与生产生活民俗第32-48页
 (一) 山阴坞村生产民俗第32-39页
  1. "游耕"与刀耕火种、采集狩猎生产习俗第32-35页
  2. 定耕与稻作生产民俗第35-38页
  3. 定耕与交易习俗的发展第38-39页
 (二) 山阴坞村生活民俗第39-48页
  1. 服饰民俗变迁第39-42页
  2. 饮食民俗变迁第42-44页
  3. 居住习俗变迁第44-48页
四、家族文化与社会组织民俗第48-69页
 (一) 李姓畲民的家族传说第48-53页
 (二) 李姓畲民的家族谱牒第53-61页
  1. 李姓畲民的族谱内容:畲汉文化互融第54-56页
  2. 李姓畲民的族规:畲汉家族伦理的体现第56-59页
  3. 郎名与娘名:畲汉排行的统一第59-61页
 (三) 李姓畲民的祠堂第61-66页
  1. 祠堂的形态与鼎建第61-63页
  2. 祠堂其他器物第63-64页
  3. 畲乡民俗馆的成立第64-66页
 (四) 李姓畲民的祭祀第66-69页
  1. 家祭第67页
  2. 墓祭第67-69页
五、畲汉通婚与人生仪礼第69-87页
 (一) 成人礼与"传师学师"第70-73页
  1. 畲族传统的"传师学师"活动第70-72页
  2. 莪山畲民的"成人礼"第72-73页
 (二) 婚礼与"对歌"习俗的变迁第73-78页
  1. 畲族婚礼中的"对歌"第74-76页
  2. 对歌习俗在莪山乡的变迁第76-78页
 (三) 丧礼与"做功德"仪式的变迁第78-87页
  1. 莪山乡畲民"做功德"概况第78-80页
  2. 畲民传统的"做功德"仪式第80-82页
  3. 莪山畲民"做功德"仪式变迁第82-87页
六、畲汉互动与信仰民俗第87-109页
 (一) 盘瓠、三公主信仰的民俗变迁第87-93页
  1. 莪山乡畲民的盘瓠信仰第87-91页
  2. 李姓畲民的盘瓠信仰变迁第91-93页
 (二) 陈十四与宋公九:生育神信仰民俗变迁第93-102页
  1. 陈十四娘娘:畲民传统的生育神第94-96页
  2. 宋公九:莪山乡汉族的生育神第96-99页
  3. 陈十四与宋公九:畲民生育神变迁第99-102页
 (三) 莪山乡"做福"仪式:从农业祈福到村落祈福第102-109页
  1. 莪山乡的"做福"仪式概况第103-107页
  2. 畲族传统的"请白虎"、"送瘟船"与尧山坞村"做福"第107-109页
七、结语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5页
致谢第115-11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7-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化创意产业浪潮中浙江影视业的发展研究
下一篇:浙江省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