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2.1 大数据的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2 警务保障的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2.3 运用大数据提升警务保障效能的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1.2.4 简要评述 | 第20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 研究的创新 | 第22-23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2.1.1 大数据 | 第23页 |
2.1.2 警务保障 | 第23-24页 |
2.1.3 警务保障效能 | 第2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2.2.1 系统论概述 | 第24页 |
2.2.2 系统论的基本方法 | 第24-25页 |
2.2.3 本文对系统论的应用 | 第25-26页 |
3 R市运用大数据提升警务保障效能的典型事实 | 第26-36页 |
3.1 R市警务保障的基本情况 | 第26页 |
3.2 R市运用大数据提升警务保障效能的实践 | 第26-28页 |
3.2.1 研发数据系统,开始网络办公 | 第26-27页 |
3.2.2 构建分析平台,进行保障分析 | 第27页 |
3.2.3 打造保障网络,实行动态服务 | 第27-28页 |
3.3 R市提升警务保障效能的模式 | 第28-30页 |
3.3.1 数据辅助决策,提升保障能力 | 第28-29页 |
3.3.2 智能监测资源,完善管理水平 | 第29页 |
3.3.3 数据分析需求,增强服务水平 | 第29-30页 |
3.4 大数据应用于警务保障对自身和其他公安工作效能的影响 | 第30-36页 |
3.4.1 大数据对警务保障效能提升的作用 | 第31-33页 |
3.4.2 大数据在警务保障中的应用对其他公安工作的影响 | 第33-36页 |
4 R市运用大数据提升警务保障效能的问题分析 | 第36-52页 |
4.1 R市运用大数据提升警务保障效能的综合评价——基于TDWI大数据成熟度模型 | 第36-49页 |
4.1.1 大数据成熟度模型 | 第36-37页 |
4.1.2 警务保障大数据成熟度模型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7-41页 |
4.1.3 确定警务保障大数据成熟度指标体系各因子的权重 | 第41-45页 |
4.1.4 R市警务保障大数据成熟度的评价结果 | 第45-49页 |
4.2 R市运用大数据提升警务保障效能存在的问题 | 第49-52页 |
4.2.1 大数据思维观念未能同步 | 第49页 |
4.2.2 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 第49-50页 |
4.2.3 大数据技术水平比较薄弱 | 第50页 |
4.2.4 数据应用存在偏差与不足 | 第50-51页 |
4.2.5 数据与信息共享存在壁垒 | 第51-52页 |
5 大数据战略背景下警务保障效能的提升策略 | 第52-60页 |
5.1 树立大数据思维,转变警务保障理念 | 第52-53页 |
5.1.1 转变思维方式,培育大数据观念 | 第52-53页 |
5.1.2 运用大数据思维,创新保障理念 | 第53页 |
5.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保障工作环境 | 第53-55页 |
5.2.1 开发保障系统,实现保障资源静态管理和动态管控 | 第53-54页 |
5.2.2 优化网络基础,简化警务保障工作流程 | 第54页 |
5.2.3 升级硬件设施,助推保障工作高效运行 | 第54-55页 |
5.3 提升大数据技术水平,推动大数据与保障工作融合 | 第55-56页 |
5.3.1 加强数据采集与储存,充实警务保障工作的数据基础 | 第55页 |
5.3.2 构建数据分析模型,实现保障过程智能化 | 第55-56页 |
5.4 构建大数据应用架构,理顺数据应用机制 | 第56-57页 |
5.4.1 构建大数据应用架构,整体规划大数据应用路径 | 第56-57页 |
5.4.2 理顺大数据应用机制,提升数据应用能力 | 第57页 |
5.5 加强数据共享,实现一体化警务保障 | 第57-60页 |
5.5.1 消除信息孤岛,打破数据壁垒 | 第58页 |
5.5.2 加强协同合作,构建一体化警务保障模式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附录A | 第68-69页 |
附录B | 第69-72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