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9-20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3-42页 |
2.1 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相关概念 | 第23-28页 |
2.1.1 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2.1.2 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划分简述 | 第24-26页 |
2.1.3 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特点 | 第26-28页 |
2.2 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发展概述 | 第28-32页 |
2.2.1 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2.2.2 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 第29-30页 |
2.2.3 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发展前景 | 第30-32页 |
2.3 期望确认相关理论 | 第32-34页 |
2.3.1 期望确认理论 | 第32-33页 |
2.3.2 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 | 第33-34页 |
2.4 感知价值理论 | 第34-39页 |
2.4.1 感知价值的界定 | 第34-36页 |
2.4.2 感知价值的驱动因素 | 第36-38页 |
2.4.3 感知价值接受理论模型 | 第38-39页 |
2.5 结构方程模型相关理论 | 第39-42页 |
2.5.1 结构方程模型的概念 | 第39页 |
2.5.2 结构方程模型的特点 | 第39-40页 |
2.5.3 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步骤与过程 | 第40-42页 |
第3章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 第42-59页 |
3.1 影响因素的选取与分析 | 第42-45页 |
3.1.1 影响因素选取 | 第42-43页 |
3.1.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45页 |
3.2 研究变量的概念界定与测量 | 第45-51页 |
3.2.1 期望确认程度的概念界定与测量 | 第45-46页 |
3.2.2 感知有用性的概念界定与测量 | 第46-47页 |
3.2.3 感知易用性的概念界定与测量 | 第47页 |
3.2.4 感知风险的概念界定与测量 | 第47-48页 |
3.2.5 满意度的概念界定与测量 | 第48-49页 |
3.2.6 感知价值的概念界定与测量 | 第49-50页 |
3.2.7 持续使用意愿的概念界定与测量 | 第50-51页 |
3.3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51-57页 |
3.3.1 期望确认程度及相关假设 | 第51-52页 |
3.3.2 满意度及相关假设 | 第52页 |
3.3.3 感知价值及相关假设 | 第52-53页 |
3.3.4 感知有用性及相关假设 | 第53-54页 |
3.3.5 感知易用性及相关假设 | 第54-55页 |
3.3.6 感知风险及相关假设 | 第55-56页 |
3.3.7 研究假设汇总 | 第56-57页 |
3.4 研究模型构建 | 第57-59页 |
第4章 问卷设计与调查 | 第59-70页 |
4.1 问卷设计 | 第59-62页 |
4.1.1 问卷的形成 | 第59页 |
4.1.2 调查目的与样本对象选取 | 第59-60页 |
4.1.3 预调查问卷结构设计 | 第60-62页 |
4.2 小样本预调查测试 | 第62-67页 |
4.2.1 小样本数据收集 | 第62-63页 |
4.2.2 小样本数据分析方法 | 第63-64页 |
4.2.3 小样本数据分析结果 | 第64-67页 |
4.2.4 小样本预调查问卷修改 | 第67页 |
4.3 大样本问卷正式调查 | 第67-70页 |
4.3.1 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 | 第67-68页 |
4.3.2 大样本数据分析方法 | 第68-70页 |
第5章 实证研究与分析 | 第70-93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70-73页 |
5.1.1 样本基本特征分析 | 第70-71页 |
5.1.2 样本指标数据分析 | 第71-73页 |
5.2 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 | 第73-80页 |
5.2.1 信度检验 | 第73-74页 |
5.2.2 效度检验 | 第74-80页 |
5.3 相关性分析 | 第80-81页 |
5.4 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分析 | 第81-87页 |
5.4.1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 第81-82页 |
5.4.2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程度分析 | 第82-83页 |
5.4.3 结构方程模型修正与检验 | 第83-85页 |
5.4.4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 | 第85-87页 |
5.5 实证分析结果讨论 | 第87-89页 |
5.6 提升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对策建议 | 第89-93页 |
5.6.1 持续关注用户期望并提高用户的期望确认程度 | 第89-90页 |
5.6.2 增强产品与服务的使用价值以提升用户的感知有用性 | 第90页 |
5.6.3 优化产品操作流程以提高用户的感知易用性 | 第90-91页 |
5.6.4 加强安全防护保障以降低用户感知风险 | 第91页 |
5.6.5 丰富产品资源并扩展应用场景以提高用户的感知价值 | 第91-92页 |
5.6.6 优化产品服务品质并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 第92-93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93-98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93-95页 |
6.2 本文创新点 | 第95页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95-98页 |
6.3.1 研究局限 | 第95-96页 |
6.3.2 研究展望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08-109页 |
附录 | 第109-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