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服食风尚的文学显现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绪论 | 第11-20页 |
| 一、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 二、选题意义 | 第17-18页 |
| 三、研究重点、难点 | 第18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第一章 魏晋服食风气概论 | 第20-35页 |
| 第一节 服食风气溯源 | 第20-25页 |
| 一、药食同源 | 第20-22页 |
| 二、神仙思想的影响 | 第22-23页 |
| 三、统治者的推崇以及方士的宣扬 | 第23-25页 |
| 第二节 魏晋时期服食盛行的原因 | 第25-30页 |
| 一、《神农本草经》等中医药著作对服食的影响 | 第25-27页 |
| 二、动荡的社会环境以及频发的自然灾害 | 第27-28页 |
| 三、个体意识的觉醒 | 第28-30页 |
| 第三节 服食风尚所体现的魏晋士人心态 | 第30-35页 |
| 一、忧死贵生 | 第30-31页 |
| 二、及时行乐 | 第31-32页 |
| 三、麻醉自我 | 第32-33页 |
| 四、全身避祸 | 第33-35页 |
| 第二章 服食风尚在魏晋诗文中的显现 | 第35-52页 |
| 第一节 游仙诗与服食 | 第35-41页 |
| 一、“游仙”的源头 | 第35-37页 |
| 二、建安时期的游仙服食作品 | 第37-39页 |
| 三、郭璞的游仙诗 | 第39-41页 |
| 第二节 山水田园诗与服食 | 第41-47页 |
| 一、山水诗 | 第41-44页 |
| 二、田园诗 | 第44-47页 |
| 第三节 养生论辩文与服食 | 第47-52页 |
| 一、嵇康与向秀的“养生之辩” | 第47-48页 |
| 二、葛洪《抱朴子内篇》中的养生思想 | 第48-52页 |
| 第三章 服食风尚在魏晋小说中的显现 | 第52-65页 |
| 第一节 服食风尚与志人小说 | 第52-57页 |
| 一、志人小说关于服食活动的记载 | 第52-54页 |
| 二、服食风尚对士人容止观的影响 | 第54-56页 |
| 三、服食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 第56-57页 |
| 第二节 服食风尚与志怪小说 | 第57-65页 |
| 一、志怪小说的相关服食记载 | 第57-59页 |
| 二、服食风尚与仙道故事的相互作用 | 第59-65页 |
| 第四章 魏晋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服食药物 | 第65-75页 |
| 第一节 金石类药物 | 第66-71页 |
| 一、单服型药物 | 第66-68页 |
| 二、合成型药物——寒食散 | 第68-71页 |
| 第二节 草木类药物 | 第71-75页 |
| 一、菊花 | 第71-72页 |
| 二、黄精 | 第72-73页 |
| 三、芝草 | 第73-75页 |
| 结语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附录 | 第80-100页 |
| 后记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