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市场结构下投资者情绪对股市收益波动影响研究
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0-42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20-2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2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37页 |
1.2.1 投资者情绪度量 | 第22-31页 |
1.2.2 投资者情绪对股市收益及波动的影响 | 第31-35页 |
1.2.3 现有研究不足及本文研究计划 | 第35-37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37-40页 |
1.3.1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37-40页 |
1.4 论文创新 | 第40-42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42-55页 |
2.1 投资者情绪的理论渊源 | 第42-45页 |
2.1.1 行为金融的产生 | 第42-43页 |
2.1.2 行为金融理论与传统金融理论的对比 | 第43-44页 |
2.1.3 投资者情绪的界定 | 第44-45页 |
2.2 投资者情绪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45-50页 |
2.2.1 个体情绪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45-46页 |
2.2.2 群体情绪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46-48页 |
2.2.3 投资者情绪影响决策的理论分析 | 第48-50页 |
2.3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影响的理论模型 | 第50-53页 |
2.3.1 基于异质投资者的模型 | 第50-51页 |
2.3.2 基于信念的模型 | 第51-52页 |
2.3.3 基于偏好的模型 | 第52-5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3章 投资者情绪对股市收益波动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55-74页 |
3.1 股市收益波动的内生逻辑 | 第56-63页 |
3.1.1 噪声交易与噪声交易者 | 第56-58页 |
3.1.2 DSSW噪声交易模型 | 第58-61页 |
3.1.3 噪声交易者情绪与股市收益波动 | 第61-63页 |
3.2 修正的DSSW噪声交易模型 | 第63-69页 |
3.2.1 假设条件 | 第63-65页 |
3.2.2 模型构建及求解 | 第65-69页 |
3.3 基于修正模型的影响机理诠释 | 第69-7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4章 投资者情绪综合测度指数的构建研究 | 第74-137页 |
4.1 投资者情绪代理变量的筛选 | 第76-107页 |
4.1.1 优化程序 | 第76-78页 |
4.1.2 变量界定 | 第78-84页 |
4.1.3 合理性检验 | 第84-89页 |
4.1.4 领先滞后关系检验 | 第89-101页 |
4.1.5 相关性检验 | 第101-104页 |
4.1.6 入选指标预处理 | 第104-107页 |
4.2 投资者情绪综合测度指数构建 | 第107-123页 |
4.2.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 | 第108-114页 |
4.2.2 基于偏最小二乘法 | 第114-119页 |
4.2.3 基于LASSO回归法 | 第119-123页 |
4.3 实证性对比检验分析 | 第123-134页 |
4.3.1 模型合理性检验 | 第124-125页 |
4.3.2 模型稳健性检验 | 第125-130页 |
4.3.3 模型解释能力检验 | 第130-13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34-137页 |
第5章 均态市场下投资者情绪对股市收益波动影响 | 第137-153页 |
5.1 OLS回归模型构建 | 第137-141页 |
5.2 基于OLS模型的回归分析 | 第141-146页 |
5.2.1 持有更多与价格压力效应检验 | 第142-143页 |
5.2.2 弗里德曼效应检验 | 第143-145页 |
5.2.3 创造空间效应检验 | 第145-146页 |
5.3 中美股票市场对比分析 | 第146-1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52-153页 |
第6章 极端市场下投资者情绪对股市收益波动影响 | 第153-182页 |
6.1 分位数回归模型构建 | 第154-159页 |
6.1.1 分位数回归法简介 | 第154-157页 |
6.1.2 实证模型构建 | 第157-159页 |
6.2 基于分位数模型的回归分析 | 第159-175页 |
6.2.1 持有更多与价格压力效应检验 | 第159-163页 |
6.2.2 弗里德曼效应检验 | 第163-168页 |
6.2.3 创造空间效应检验 | 第168-173页 |
6.2.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173-175页 |
6.3 中美股票市场对比分析 | 第175-18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80-182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82-187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82-184页 |
7.2 对策建议 | 第184-186页 |
7.2.1 原因分析 | 第184-185页 |
7.2.2 相关建议 | 第185-186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86-187页 |
参考文献 | 第187-2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202-203页 |
致谢 | 第2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