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移动应用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2 相册分类系统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人工智能以及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 | 第13-14页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组织架构 | 第14-16页 |
第2章 主要技术分析 | 第16-31页 |
2.1 Android开发相关技术 | 第16-20页 |
2.1.1 Android的系统架构 | 第16-17页 |
2.1.2 Android的图像缓存技术 | 第17-18页 |
2.1.3 Android的数据库技术 | 第18-19页 |
2.1.4 Android第三方库支持 | 第19-20页 |
2.2 软件的模块化技术 | 第20-23页 |
2.2.1 Android的模块化需求 | 第20-21页 |
2.2.2 MVP模式设计模式 | 第21-23页 |
2.3 Tensorflow训练框架 | 第23-24页 |
2.3.1 TensorFlow框架简介 | 第23页 |
2.3.2 Tensorflow框架环境配置 | 第23-24页 |
2.4 图像识别神经网络 | 第24-30页 |
2.4.1 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 第25-26页 |
2.4.2 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 | 第26-27页 |
2.4.3 卷积神经网络的发展 | 第27-28页 |
2.4.4 Inception模型的原理 | 第28-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相册分类系统的设计 | 第31-45页 |
3.1 相册软件系统需求分析 | 第31-33页 |
3.1.1 软件系统功能性需求 | 第31-32页 |
3.1.2 其他需求分析 | 第32-33页 |
3.2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33-34页 |
3.3 相册软件系统的框架设计 | 第34-37页 |
3.3.1 单个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34-35页 |
3.3.2 模块间交互和调度 | 第35-36页 |
3.3.3 数据流向 | 第36-37页 |
3.4 相册软件系统功能设计 | 第37-41页 |
3.4.1 主模块功能设计 | 第37-40页 |
3.4.2 图像分类子模块的设计 | 第40页 |
3.4.3 照相子模块的设计 | 第40-41页 |
3.5 神经网络训练系统的设计 | 第41-44页 |
3.5.1 训练数据获取模块 | 第41-43页 |
3.5.2 神经网络迁移训练模块 | 第43页 |
3.5.3 神经网络移植模块 | 第43-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图像分类模型的训练 | 第45-59页 |
4.1 图像分类模型的优化 | 第45-48页 |
4.1.1 优化特征提取层 | 第45-46页 |
4.1.2 改进模型的性能测试 | 第46-48页 |
4.2 迁移训练的基本原理 | 第48-49页 |
4.3 图像预处理和数据收集 | 第49-52页 |
4.4 获取瓶颈层的输出并缓存 | 第52页 |
4.5 全连接层的定义 | 第52-54页 |
4.6 全连接层的训练 | 第54-56页 |
4.7 模型迁移 | 第56-58页 |
4.7.1 Android端运行Tensorflow框架 | 第56页 |
4.7.2 模型的精简优化 | 第56-5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相册分类系统的实现 | 第59-75页 |
5.1 相册软件系统的框架实现 | 第59-65页 |
5.1.1 主模块的模块化实现 | 第59-62页 |
5.1.2 子模块的模块化实现 | 第62-65页 |
5.2 软件功能模块的实现 | 第65-74页 |
5.2.1 主模块的功能实现 | 第65-70页 |
5.2.2 图像识别模块的功能实现 | 第70-72页 |
5.2.3 照相模块的功能实现 | 第72-7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系统性能测试 | 第75-81页 |
6.1 神经网络测试 | 第75-77页 |
6.1.1 神经网络训练实验设计 | 第75-76页 |
6.1.2 神经网络训练实验结果 | 第76-77页 |
6.2 软件系统测试 | 第77-79页 |
6.2.1 软件性能消耗 | 第77-78页 |
6.2.2 软件功能测试 | 第78-7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7.1 总结 | 第81-82页 |
7.2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