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1.4.1 关于乡村治理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4.1.1 国外关于乡村治理的相关研究 | 第14页 |
1.4.1.2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4.2 关于乡村法律服务的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1.4.2.1 国外关于法律服务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1.4.2.2 国内关于乡村法律服务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1.4.3 简要评述 | 第17-18页 |
1.5 研究内容、方法、思路、创新 | 第18-22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3 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1.5.4 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第2章 阿克苏地区乡村法律服务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1 乡村的概念界定 | 第22页 |
2.2 法律服务的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3 乡村法律服务的概念界定 | 第23页 |
2.4 对乡村法律服务提出的新要求 | 第23-25页 |
第3章 阿克苏地区乡村法律服务的现状 | 第25-33页 |
3.1 阿克苏地区的基本情况 | 第25-28页 |
3.1.1 阿克苏地区概况 | 第25页 |
3.1.2 选择研究区域的原因 | 第25-26页 |
3.1.3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26-28页 |
3.2 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 | 第28-29页 |
3.2.1 信度检验 | 第28-29页 |
3.2.2 效度检验 | 第29页 |
3.3 阿克苏地区乡村法律服务取得的成效 | 第29-33页 |
3.3.1 为乡村法律服务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 | 第30页 |
3.3.2 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纠纷 | 第30-31页 |
3.3.3 法律服务队伍逐步壮大 | 第31-32页 |
3.3.4 法律服务平台已初步建成 | 第32-33页 |
第4章 阿克苏地区乡村法律服务调查研究 | 第33-60页 |
4.1 法律服务机构参与度不高,人员配备不均衡 | 第33-41页 |
4.1.1 区域间法律服务机构的资源配置不均衡 | 第33-34页 |
4.1.2 法律服务机构分工不明确 | 第34-38页 |
4.1.3 乡村法律服务提供者参与积极性不高 | 第38-39页 |
4.1.4 乡村法律服务规模较小 | 第39-40页 |
4.1.5 小结 | 第40-41页 |
4.2 乡村法律服务内容亟待拓宽,宣传渠道较为单一 | 第41-49页 |
4.2.1 乡村法律服务宣传渠道较为单一 | 第41-43页 |
4.2.2 乡村法律服务宣传内容较为狭窄 | 第43-48页 |
4.2.3 小结 | 第48-49页 |
4.3 农民了解法律服务的积极性不高,自身寻求法律救济的意识不高 | 第49-53页 |
4.3.1 农民了解法律服务的积极性不高 | 第49-52页 |
4.3.2 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自身的法律素养不高 | 第52页 |
4.3.3 小结 | 第52-53页 |
4.4 乡村法律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 第53-60页 |
4.4.1 服务网络的建设有待加强,新媒体宣传力度不够 | 第53-56页 |
4.4.2 服务条件有待加强,实体平台建设需完善 | 第56-58页 |
4.4.3 电话热线网上咨询不便捷,态度冷热不均 | 第58页 |
4.4.4 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阿克苏地区乡村法律服务的原因分析 | 第60-63页 |
5.1 乡村法律服务取得成效的原因分析 | 第60-61页 |
5.1.1 国家和政府对法律服务的重视度不断提高 | 第60页 |
5.1.2 附近高校人才大量向基层流入 | 第60页 |
5.1.3 受阿克苏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建设区域影响 | 第60页 |
5.1.4 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创新发展 | 第60-61页 |
5.2 乡村法律服务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61-63页 |
5.2.1 各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为缓慢 | 第61页 |
5.2.2 司法资源较为匮乏 | 第61页 |
5.2.3 法治化发展水平和速度较为缓慢 | 第61-62页 |
5.2.4 网络发展速度受限 | 第62-63页 |
第6章 健全阿克苏地区乡村法律服务的对策建议 | 第63-72页 |
6.1 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增强机构的参与度 | 第63-65页 |
6.1.1 整合已有法律服务资源,开拓其他社会资源 | 第63页 |
6.1.2 发挥各法律服务机构的优势,增强机构的参与度 | 第63-64页 |
6.1.3 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和第三方提供法律服务 | 第64-65页 |
6.1.4 实施保护政策,改善法律服务环境 | 第65页 |
6.2 增强农民的法律素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 第65-67页 |
6.2.1 增强农民的法律素养,提高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 第65-66页 |
6.2.2 推广法律知识,提高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 第66页 |
6.2.3 加强宪法意识,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化 | 第66-67页 |
6.3 扩充乡村法律服务内容,丰富乡村法律服务渠道 | 第67-70页 |
6.3.1 健全法律顾问体系 | 第67页 |
6.3.2 健全法律援助体系 | 第67-68页 |
6.3.3 健全专业人民调解体系 | 第68-69页 |
6.3.4 健全法治宣传体系 | 第69页 |
6.3.5 健全律师事务所体系 | 第69-70页 |
6.4 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三大平台的融合,提高服务能力 | 第70-72页 |
6.4.1 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三大平台的融合 | 第70页 |
6.4.2 打造区域网络信息共享平台 | 第70页 |
6.4.3 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提高服务能力 | 第70-71页 |
6.4.4 优化管理,建立长效的法律服务机制 | 第71-72页 |
第7章 结语与展望 | 第72-74页 |
7.1 结论 | 第72页 |
7.2 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 | 第79-84页 |
作者简历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