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延安民族学院研究(1941-1944)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1页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10页
        1.选题背景第8-9页
        2.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相关研究综述第10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0-11页
        1.研究思路第10-11页
        2.研究方法第11页
    (四)创新之处第11页
一、延安民族学院创办缘起第11-17页
    (一)为更好地组织和团结来延的民族青年参加抗战第12-13页
    (二)为较好地消除国民党压迫和日寇侵略蓄意加剧的民族隔阂第13-14页
    (三)为切实地贯彻党中央关于民族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第14-16页
    (四)为极大地满足民族统战和民族干部培养的现实需要第16-17页
二、延安民族学院的创办第17-24页
    (一)延安民族学院的筹备第17-21页
    (二)延安民族学院名称考究第21-22页
    (三)延安民族学院创办时间考究第22-24页
    (四)延安民族学院办学主体考究第24页
三、延安民族学院的教学活动和办学特色第24-33页
    (一)延安民族学院的理论教学活动第25-26页
    (二)延安民族学院的政治教学活动第26-28页
    (三)延安民族学院的生产实践活动第28-29页
    (四)延安民族学院的课外业余活动第29-30页
    (五)延安民族学院独特的办学特色第30-33页
        1.政治性第30-31页
        2.民族性第31页
        3.唯一性第31-32页
        4.正规性第32页
        5.实用性第32-33页
四、延安民族学院的历史贡献与深远影响第33-41页
    (一)延安民族学院对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制定和践行的影响第33-35页
    (二)延安民族学院对做好我国民族干部教育的积极作用与探索第35-38页
    (三)延安民族学院对我国民族院校办学模式的探索与贡献第38-39页
    (四)延安民族学院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启迪第39-41页
结束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后记第44-45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延安时期调查研究与党的作风建设研究
下一篇:陕甘宁边区劳模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