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卵白蛋白-CMC自组装纳米颗粒包埋姜黄素体系构建与表征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4-25页
    1.1 前言第14页
    1.2 姜黄素的性质及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1 姜黄素的性质与功能第14-15页
        1.2.2 姜黄素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1.3 姜黄素输送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1 微乳液第16页
        1.3.2 脂质体第16-17页
        1.3.3 纳米颗粒第17-18页
    1.4 蛋白—多糖纳米颗粒输送系统第18-21页
        1.4.1 蛋白质—多糖在溶液中的存在状态第18-19页
        1.4.2 蛋白质—多糖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第19-20页
        1.4.3 蛋白质—多糖相互作用在食品中的应用第20-21页
    1.5 生物大分子纳米载体材料第21-23页
        1.5.1 卵白蛋白第21-22页
        1.5.2 羧甲基纤维素钠第22-23页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3-25页
        1.6.1 背景及意义第23-24页
        1.6.2 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2章 纳米凝胶颗粒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25-37页
    2.1 前言第25页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5-26页
        2.2.1 实验材料第25-26页
        2.2.2 实验仪器第26页
    2.3 实验方法第26-28页
        2.3.1 OVA-CMC复合水溶液的制备第26-27页
        2.3.2 OVA-CMC自组装纳米微粒的制备第27页
        2.3.3 Zeta电位测定第27页
        2.3.4 OVA-CMC复合溶液浊度分析第27页
        2.3.5 动态光散射粒径测定分析第27-28页
        2.3.6 OVA-CMC复合凝聚物稳定性分析第28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8-35页
        2.4.1 Zeta电位分析第28-29页
        2.4.2 pH对OVA-CMC复合凝聚物形成的影响第29-31页
        2.4.3 温度对OVA-CMC复合凝聚物的影响第31-33页
        2.4.4 盐离子对OVA-CMC复合凝聚物形成的影响第33-34页
        2.4.5 OVA-CMC纳米微粒稳定性研究第34-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3章 复合凝聚物结构及自组装机理分析第37-49页
    3.1 前言第37页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7-38页
        3.2.1 实验材料第37页
        3.2.2 实验仪器第37-38页
    3.3 实验方法第38-40页
        3.3.1 卵白蛋白—甲基纤维素钠复合溶液的制备第38页
        3.3.2 卵白蛋白—羧甲基纤维素钠自组装纳米微粒的制备第38页
        3.3.3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第38页
        3.3.4 紫外光谱测定第38页
        3.3.5 荧光光谱测定第38-39页
        3.3.6 动态光散射分析第39页
        3.3.7 静态光散射分析第39-40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0-47页
        3.4.1 OVA-CMC纳米微粒的形貌与结构表征第40页
        3.4.2 OVA-CMC复合溶液紫外图谱分析第40-42页
        3.4.3 OVA-CMC复合溶液荧光光谱分析第42-43页
        3.4.4 OVA-CMC纳米微粒形成作用力分析第43-45页
        3.4.5 OVA-CMC纳米微粒的形成机理第45-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4章 自组装纳米颗粒制备姜黄素载体研究第49-67页
    4.1 前言第49页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9-50页
        4.2.1 实验材料第49-50页
        4.2.2 实验仪器第50页
    4.3 实验方法第50-54页
        4.3.1 负载姜黄素的蛋白—多糖纳米微粒的制备第50页
        4.3.2 姜黄素紫外检测波长的确定和标准曲线的建立第50-51页
        4.3.3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第51页
        4.3.4 包封率及包埋量的计算第51-52页
        4.3.5 粒径的测定第52页
        4.3.6 CUR-OVA-CMC纳米微粒紫外光谱测定第52页
        4.3.7 CUR-OVA-CMC纳米微粒紫外动力学测定第52-53页
        4.3.8 抗氧化性分析第53-54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4-66页
        4.4.1 负载姜黄素的纳米颗粒TEM观察第54-55页
        4.4.2 负载姜黄素的纳米颗粒包封率、包埋量的测定第55-56页
        4.4.3 负载姜黄素前后纳米颗粒粒径的测定第56-58页
        4.4.4 负载姜黄素的纳米颗粒在不同温度下的紫外光谱第58-59页
        4.4.5 负载姜黄素的纳米颗粒在不同温度下的紫外动力学光谱第59页
        4.4.6 包埋过程中化学反应焓变AH及反应活化能Ea的计算第59-61页
        4.4.7 姜黄素纳米颗粒抗氧化性分析第61-65页
        4.4.8 负载姜黄素的纳米颗粒贮藏稳定性分析第65-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5章 结论和展望第67-70页
    5.1 主要结论第67-68页
    5.2 展望第68页
    5.3 论文创新点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致谢第75-77页
附录: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我经验与建筑空间本质初探
下一篇:汉弗莱基于生物进化论对意识“困难问题”的重构与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