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6-49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6-2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6-21页 |
1.1.2 研究问题 | 第21-2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1.2 核心概念 | 第23-34页 |
1.2.1 社会组织 | 第23-29页 |
1.2.2 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制定 | 第29-31页 |
1.2.3 家暴 | 第31-33页 |
1.2.4 模式 | 第33-34页 |
1.3 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综述及评价 | 第34-46页 |
1.3.1 关于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研究 | 第34-41页 |
1.3.2 关于家暴问题的研究 | 第41-45页 |
1.3.3 简要评价 | 第45-46页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46-4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46-4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47-49页 |
第二章 理论视角与研究设计 | 第49-70页 |
2.1 理论视角:政策网络理论 | 第49-56页 |
2.1.1 政策网络理论的涵义、特征与类型 | 第49-52页 |
2.1.2 政策网络理论的兴起、流派与观点 | 第52-54页 |
2.1.3 政策网络理论的评价及适用性 | 第54-56页 |
2.2 分析框架 | 第56-61页 |
2.2.1 参与者及角色 | 第58-59页 |
2.2.2 参与者间关系 | 第59页 |
2.2.3 参与资源 | 第59-60页 |
2.2.4 参与策略 | 第60-61页 |
2.3 研究设计 | 第61-70页 |
2.3.1 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 | 第61-62页 |
2.3.2 研究工具——案例研究 | 第62-66页 |
2.3.3 研究数据的来源、抽样和分析 | 第66-68页 |
2.3.4 效度与信度 | 第68-69页 |
2.3.5 进入契机与研究伦理 | 第69-70页 |
第三章 社会组织参与反家暴政策制定的背景 | 第70-89页 |
3.1 反家暴政策制定中的社会组织参与 | 第70-74页 |
3.1.1 反家暴立法进程概述 | 第70-73页 |
3.1.2 社会组织在反家暴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 第73-74页 |
3.2 政治背景: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有序推进 | 第74-78页 |
3.2.1 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从统治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 | 第75-76页 |
3.2.2 政策制定模式的转型:从管理主义走向参与式治理 | 第76-78页 |
3.3 经济背景:利益格局分化和利益诉求多元化 | 第78-81页 |
3.3.1 利益格局分化加剧 | 第78-80页 |
3.3.2 利益诉求多元化 | 第80-81页 |
3.4 社会背景:中国公民社会的孕育与成长 | 第81-84页 |
3.4.1 中西方话语中的公民社会 | 第81-83页 |
3.4.2 公民意识通过社会组织参与公共管理释放 | 第83-84页 |
3.5 文化背景:中国政治文化的传统与超越 | 第84-86页 |
3.5.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导向 | 第85页 |
3.5.2 传统政治文化观的转变 | 第85-86页 |
3.6 社会组织参与反家暴政策制定背景因素的二重影响 | 第86-87页 |
3.6.1 促动性影响 | 第86-87页 |
3.6.2 制约性影响 | 第87页 |
3.7 小结 | 第87-89页 |
第四章 民间社会组织在反家暴政策制定中的参与模式分析——以陕西妇女研究会为例 | 第89-129页 |
4.1 案例背景与介绍 | 第89-90页 |
4.2 民间社会组织参与反家暴政策制定过程回顾 | 第90-97页 |
4.2.1 发现并形成政策议题 | 第91-94页 |
4.2.2 第一次进入政策议程与方案制定 | 第94-95页 |
4.2.3 第二次进入政策议程与方案制定 | 第95-97页 |
4.2.4 政策方案的出台 | 第97页 |
4.3 民间社会组织参与反家暴政策制定的政策网络分析 | 第97-127页 |
4.3.1 参与者及角色:政策网络中的行动主体 | 第98-102页 |
4.3.2 参与者间关系:政策网络中的行动网络 | 第102-109页 |
4.3.3 参与资源:政策网络中的行动资本 | 第109-116页 |
4.3.4 参与策略:政策网络中的行动选择 | 第116-127页 |
4.4 小结 | 第127-129页 |
第五章 官办社会组织在反家暴政策制定中的参与模式分析——以湖南省妇联为例 | 第129-154页 |
5.1 案例背景与描述 | 第129-131页 |
5.2 官办社会组织参与反家暴政策制定过程回顾 | 第131-134页 |
5.2.1 政策议题的提出与推进 | 第131-134页 |
5.2.2 政策方案的选择与规划 | 第134页 |
5.2.3 政策方案的出台 | 第134页 |
5.3 官办社会组织参与反家暴政策制定的政策网络分析 | 第134-152页 |
5.3.1 参与者及角色:政策网络中的行动主体 | 第135-138页 |
5.3.2 参与者间关系:政策网络中的行动网络 | 第138-141页 |
5.3.3 参与资源:政策网络中的行动资本 | 第141-148页 |
5.3.4 参与策略:政策网络中的行动选择 | 第148-152页 |
5.4 小结 | 第152-154页 |
第六章 社会组织参与反家暴政策制定模式的案例比较分析 | 第154-172页 |
6.1 两个实证政策案例的参与模式归纳 | 第154-162页 |
6.1.1 民间社会组织参与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 第154-159页 |
6.1.2 官办社会组织参与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 第159-162页 |
6.2 社会组织政策参与模式比较 | 第162-166页 |
6.2.1 参与视角 | 第162页 |
6.2.2 参与资源 | 第162-163页 |
6.2.3 参与策略 | 第163页 |
6.2.4 参与方式 | 第163-164页 |
6.2.5 参与效果 | 第164-166页 |
6.3 社会组织参与反家暴政策制定的逻辑 | 第166-170页 |
6.3.1 影响社会组织参与的若干变量 | 第166-169页 |
6.3.2 反家暴政策制定中社会组织的参与机制 | 第169-170页 |
6.4 小结 | 第170-172页 |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172-182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与理论贡献 | 第172-179页 |
7.1.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72-176页 |
7.1.2 理论贡献 | 第176-179页 |
7.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第179-182页 |
7.2.1 研究不足 | 第179页 |
7.2.2 研究展望 | 第179-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92页 |
附录1 访谈提纲 | 第192-194页 |
附录2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议》 | 第194-196页 |
附录3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议》 | 第196-19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98-199页 |
致谢 | 第1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