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强国理论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创新之处及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4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习近平文化强国理论的渊源 | 第15-25页 |
2.1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 | 第15-18页 |
2.1.1 文化的产生源于“人”的劳动 | 第15-16页 |
2.1.2 文化和经济基础相互作用 | 第16-17页 |
2.1.3 文化具有民族性 | 第17-18页 |
2.1.4 文化具有阶级性 | 第18页 |
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 | 第18-22页 |
2.2.1 生存理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 第19-20页 |
2.2.2 处世之道:亲仁善邻、协和万邦 | 第20页 |
2.2.3 治国理念:礼法合治、德主刑辅 | 第20-21页 |
2.2.4 奋斗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 第21-22页 |
2.3 党历代领导的文化思想 | 第22-25页 |
2.3.1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 | 第22-23页 |
2.3.2 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第23页 |
2.3.3 江泽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第23-24页 |
2.3.4 胡锦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第24-25页 |
第3章 习近平文化强国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5-39页 |
3.1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第25-28页 |
3.1.1 走向文化强国的理论根基 | 第25-26页 |
3.1.2 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坚实基础 | 第26-27页 |
3.1.3 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第27-28页 |
3.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28-31页 |
3.2.1 走向文化强国的价值引领 | 第28-29页 |
3.2.2 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有效助力 | 第29-30页 |
3.2.3 注重教育宣传引导和制度建设 | 第30-31页 |
3.3 有效掌握意识形态工作 | 第31-35页 |
3.3.1 走向文化强国的精神动力 | 第31-32页 |
3.3.2 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思想保障 | 第32-34页 |
3.3.3 掌握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 第34-35页 |
3.4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 第35-39页 |
3.4.1 走向文化强国的实力支撑 | 第35-36页 |
3.4.2 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无形力量 | 第36-37页 |
3.4.3 传播中国价值、讲好中国故事 | 第37-39页 |
第4章 习近平文化强国理论的主要特征 | 第39-47页 |
4.1 理论的战略性 | 第39-40页 |
4.1.1 新时代重要的发展战略 | 第39-40页 |
4.1.2 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支撑 | 第40页 |
4.2 理论的人民性 | 第40-42页 |
4.2.1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 | 第41页 |
4.2.2 发挥人民文化主体作用 | 第41-42页 |
4.3 理论的时代性 | 第42-44页 |
4.3.1 形成背景符合时代要求 | 第43页 |
4.3.2 新时代重要的文化使命 | 第43-44页 |
4.4 理论的包容性 | 第44-47页 |
4.4.1 汲取我国各时期的文化 | 第44-45页 |
4.4.2 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互鉴 | 第45-47页 |
第5章 践行习近平文化强国理论的原则和途径 | 第47-57页 |
5.1 践行习近平文化强国理论的原则 | 第47-50页 |
5.1.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第47-48页 |
5.1.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第48页 |
5.1.3 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 | 第48-49页 |
5.1.4 坚持以创新为动力 | 第49页 |
5.1.5 坚持以开放为取向 | 第49-50页 |
5.1.6 坚持以人才为根本 | 第50页 |
5.2 践行习近平文化强国理论的途径 | 第50-57页 |
5.2.1 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力 | 第50-51页 |
5.2.2 深化体制改革,强化文化竞争力 | 第51-52页 |
5.2.3 营造创新氛围,培育文化创新力 | 第52-53页 |
5.2.4 着力改善民生,提高文化消费力 | 第53-55页 |
5.2.5 拓宽宣传方式,提升文化传播力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