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雨水景观的意境营造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1.1.1 雨水的本质与特征 | 第8-9页 |
1.1.2 城市用水概况 | 第9页 |
1.1.3 雨水景观的概念 | 第9-10页 |
1.1.4 相关概念的阐释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与问题 | 第11-14页 |
1.2.1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1 提升景观人文价值 | 第14页 |
1.3.2 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 第14-15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雨水景观意境生发的起源 | 第16-33页 |
2.1 雨景意境的文化之源 | 第16-17页 |
2.2 雨水的审美特征 | 第17-21页 |
2.2.1 降雨的动态美 | 第18页 |
2.2.2 雨水的声音美 | 第18-19页 |
2.2.3 雨水的视觉美 | 第19-20页 |
2.2.4 雨水的空间美 | 第20-21页 |
2.3 传统文化下的雨景意境 | 第21-26页 |
2.3.1 视觉与听觉的融汇 | 第22-23页 |
2.3.2 人文与自然的交融 | 第23-26页 |
2.4 雨景符号的探索 | 第26-33页 |
2.4.1 雨景的具象符号——“屋漏痕” | 第26-30页 |
2.4.2 雨景的抽象符号——“铜驼暮雨” | 第30-31页 |
2.4.3 雨景符号的意境表达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景观与人对雨景意境的生发 | 第33-52页 |
3.1 景观要素对意境的生发 | 第33-42页 |
3.1.1 人雨互动留情 | 第33-35页 |
3.1.2 空间流转传意 | 第35-37页 |
3.1.3 界面构建生韵 | 第37-38页 |
3.1.4 材料融合成景 | 第38-40页 |
3.1.5 植物引入活园 | 第40-42页 |
3.2 雨水景观造境核心 | 第42-46页 |
3.2.1 隔“物” | 第42-43页 |
3.2.2 观“远” | 第43-44页 |
3.2.3 互“通” | 第44-46页 |
3.3 审美主体对雨景意境的生发 | 第46-52页 |
3.3.1 审美观念影响意境生发 | 第46-48页 |
3.3.2 行为方式指导雨景设计 | 第48-50页 |
3.3.3 人对雨水的观照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城市雨景意境的营造途径与展望 | 第52-61页 |
4.1 现代城市雨景意境的营造途径 | 第52-58页 |
4.1.1 从文化出发营造雨景意境 | 第52-55页 |
4.1.2 注重审美与体验的雨景意境营造 | 第55-57页 |
4.1.3 基于城市生态建设营造雨景意境 | 第57-58页 |
4.2 与雨絮语:城市雨景艺术的展望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