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5-28页 |
1.1 中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1.1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概念不统一 | 第15页 |
1.1.2 中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特征 | 第15页 |
1.1.3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8页 |
1.1.4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模式探讨 | 第18页 |
1.1.5 小结 | 第18页 |
1.2 基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中药血清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2.1 中药血清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 | 第18-19页 |
1.2.2 中药血清指纹图谱在血清药物化学中的应用 | 第19页 |
1.2.3 小结 | 第19页 |
1.3 基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谱-效”关系的数据处理方法现状 | 第19-22页 |
1.3.1 “谱-效”相关数据的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3.2 小结 | 第22页 |
1.4 补中益气汤的研究进展 | 第22-27页 |
1.4.1 补中益气汤的方解 | 第23页 |
1.4.2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 | 第23-24页 |
1.4.3 补中益气汤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24-26页 |
1.4.4 补中益气汤及其不同剂型的药学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1.4.5 小结 | 第27页 |
1.5 总体研究思路 | 第27-28页 |
第二章 补中益气汤及其不同配伍的血清指纹图谱的建立 | 第28-51页 |
2.1 补中益气汤血清指纹图谱的建立 | 第28-39页 |
2.1.1 仪器和材料 | 第28页 |
2.1.2 方法与结果 | 第28-39页 |
2.1.3 小结与讨论 | 第39页 |
2.2 LC-MS/MS法鉴别补中益气汤血清中移行成分 | 第39-44页 |
2.2.1 仪器与材料 | 第39页 |
2.2.2 方法与结果 | 第39-44页 |
2.2.3 小结与讨论 | 第44页 |
2.3 不同配伍水煎剂血清指纹图谱的建立 | 第44-51页 |
2.3.1 仪器和材料 | 第44-45页 |
2.3.2 方法与结果 | 第45-50页 |
2.3.3 小结与讨论 | 第50-51页 |
第三章 补中益气汤及其不同配伍含药血清促进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 第51-61页 |
3.1 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促进细胞增殖作用方法的建立 | 第51-56页 |
3.1.1 仪器和材料 | 第51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51-54页 |
3.1.3 实验结果 | 第54-56页 |
3.1.4 讨论 | 第56页 |
3.2 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配伍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56-61页 |
3.2.1 仪器和材料 | 第56-57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3.2.3 实验结果 | 第58-60页 |
3.2.4 讨论 | 第60-61页 |
第四章 补中益气汤血清指纹图谱与促进细胞增殖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 第61-70页 |
4.1 灰关联度相关分析 | 第61-66页 |
4.1.1 原始数据的变换 | 第61页 |
4.1.2 求绝对差序列 | 第61页 |
4.1.3 求关联系数 | 第61页 |
4.1.4 求关联度 | 第61页 |
4.1.5 统计结果 | 第61-66页 |
4.2 双变量相关分析 | 第66-67页 |
4.2.1 原始数据的变换 | 第66页 |
4.2.2 求Pearson相关系数 | 第66页 |
4.2.3 统计结果 | 第66-67页 |
4.3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 第67-68页 |
4.3.1 原始数据的转换 | 第67页 |
4.3.2 求偏最小二乘回归系数 | 第67页 |
4.3.3 统计结果 | 第67-68页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68-70页 |
结语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附录 | 第77-86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