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2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3. 研究总体思路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 1 蜱螨学概况 | 第12-13页 |
| ·蜱螨定义及其分类学地位 | 第12页 |
| ·蜱螨学发展 | 第12-13页 |
| 2 我国蜱螨学发展历程 | 第13-16页 |
| ·20 世纪50~60 年代 | 第13-14页 |
| ·20 世纪70~80 年代 | 第14-15页 |
| ·20 世纪90 年代 | 第15-16页 |
| 3 农林害螨的研究 | 第16-19页 |
| ·农林害螨研究对象 | 第16页 |
| ·主要农林害螨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农作物害螨 | 第16页 |
| ·林木害螨 | 第16-17页 |
| ·果树害螨 | 第17-18页 |
| ·蔬菜害螨 | 第18页 |
| ·农林害螨的防治 | 第18-19页 |
| ·严格执行内外检疫 | 第18页 |
| ·预防测报 | 第18-19页 |
| ·农业措施 | 第19页 |
| ·保护和利用天敌 | 第19页 |
| ·化学防治 | 第19页 |
| 4 植绥螨在农林害螨防治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 ·植绥螨资源及利用 | 第20页 |
|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第20-21页 |
| ·植绥螨应用展望 | 第21页 |
| 5 刘氏短须螨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刘氏短须螨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23-2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 ·供试螨 | 第23页 |
| ·实验器材 | 第23页 |
| ·试验方法 | 第23页 |
| ·螨虫的鉴定 | 第23页 |
| ·生物学特性观察 | 第23页 |
| ·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测定 | 第2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6页 |
| ·刘氏短须螨的鉴定 | 第23-24页 |
| ·刘氏短须螨形态特征 | 第24页 |
| ·刘氏短须螨生物学习性 | 第24-25页 |
| ·出蛰和越冬 | 第24页 |
| ·危害特性 | 第24页 |
| ·产卵和蜕皮 | 第24-25页 |
| ·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计算 | 第25-26页 |
| ·不同温度下刘氏短须螨的生长发育历期 | 第25页 |
| ·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 | 第25-26页 |
| 3 小结与讨论 | 第26-28页 |
| 第四章 刘氏短须螨危害对水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28-38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8-32页 |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 ·供试样品 | 第28页 |
| ·实验设备 | 第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32页 |
| ·水杉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 ·水杉叶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29页 |
| ·水杉叶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 第29-30页 |
| ·水杉叶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30页 |
| ·水杉叶单宁含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 ·水杉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 第31页 |
| ·水杉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31-32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32页 |
|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第33页 |
| ·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33-34页 |
| ·单宁含量的测定 | 第34页 |
| ·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 第34-35页 |
|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35页 |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5-38页 |
| 第五章 水杉被害前后叶片挥发物质的研究 | 第38-4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 ·供试材料 | 第38页 |
| ·仪器设备 | 第38页 |
| ·实验条件 | 第38-39页 |
| ·固相微萃取实验条件的选择 | 第38-39页 |
| ·气谱和质谱条件 | 第3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 ·健康水杉叶挥发性物质成分分析 | 第39-40页 |
| ·被害水杉叶挥发性物质成分分析 | 第40-41页 |
| ·健康叶与被害叶挥发物成分比较分析 | 第41-42页 |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2-44页 |
| 第六章 4 种农药刘氏短须螨的室内毒力测定及室外药效试验 | 第44-4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 ·室内毒力测定 | 第44-45页 |
| ·供试虫源 | 第44页 |
| ·供试药剂 | 第44页 |
| ·实验地点 | 第44页 |
|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 ·室外药效试验 | 第45页 |
| ·供试药剂 | 第45页 |
| ·试验地点 | 第45页 |
| ·试验方法 | 第4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 ·室内毒力测定 | 第45-47页 |
| ·各药剂处理后死亡率分析 | 第45-46页 |
| ·各供试药剂毒力分析 | 第46-47页 |
| ·室外药效试验 | 第47-48页 |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8-49页 |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49-50页 |
| 附图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详细摘要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