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工勘测水工设计论文--地基基础及其加固论文

南水北调深挖方膨胀土渠坡滑坡机理及抗滑措施优化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膨胀土边坡滑坡机理和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膨胀土边坡抗滑桩措施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3 强度折减有限元分析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上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4 合理桩间距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5 土拱效应分析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1页
        1.3.1 本文研究内容第18-20页
        1.3.2 本文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土体参数的试验获取第21-33页
    2.1 土体物理、水性指标第21页
    2.2 膨胀土自由膨胀率试验第21-22页
    2.3 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第22-24页
        2.3.1 中膨胀土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结果第22-23页
        2.3.2 强膨胀土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结果第23-24页
    2.4 直剪试验第24-27页
        2.4.1 中膨胀土直剪试验结果第24-26页
        2.4.2 强膨胀土直剪试验结果第26-27页
    2.5 膨胀力试验第27-30页
        2.5.1 中膨胀土膨胀力试验结果第27-29页
        2.5.2 强膨胀土膨胀力试验结果第29-30页
    2.6 膨胀土的固结试验第30-32页
    2.7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软弱结构面对深挖方膨胀土渠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第33-45页
    3.1 膨胀土渠坡工程地质概况及软弱结构面形成原因第33-35页
    3.2 模型尺寸建立第35-37页
    3.3 计算参数的选取第37页
    3.4 软弱结构面对渠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第37-43页
        3.4.1 土体塑性区贯通图分析第38-39页
        3.4.2 土体水平位移分析第39-41页
        3.4.3 渠坡土体位移矢量图分析第41-42页
        3.4.4 安全系数分析第42-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膨胀土渠坡多排微型方桩抗滑措施数值模拟分析及尺寸优化第45-115页
    4.1 含软弱结构面的膨胀土渠坡深层抗滑桩作用机理分析第45-48页
        4.1.1 模型建立及主要参数第45-47页
        4.1.2 25种不同桩径桩距模型以及不同桩型圆桩模型的选取第47-48页
    4.2 35cm桩径、1.2m桩距不同桩型抗滑措施加固效果对比分析第48-56页
        4.2.1 土体水平位移对比分析第48页
        4.2.2 渠坡土体位移矢量云图分析第48-49页
        4.2.3 桩身位移分析第49-50页
        4.2.4 土体塑性应变应变对比分析第50页
        4.2.5 桩身竖向应力对比分析第50-51页
        4.2.6 桩身剪力对比分析第51-52页
        4.2.7 安全系数对比分析第52页
        4.2.8 土拱效应分析第52-55页
        4.2.9 小结第55-56页
    4.3 微型方桩不同桩径桩距25种模型加固效果的对比优化分析第56-112页
        4.3.1 土体水平位移对比分析第56-63页
        4.3.2 桩身位移对比分析第63-73页
        4.3.3 土体塑性应变对比分析第73-77页
        4.3.4 安全系数对比分析第77-80页
        4.3.5 桩身竖向应力对比分析第80-92页
        4.3.6 桩身剪力对比分析第92-104页
        4.3.7 土拱效应对比分析第104-112页
    4.4 本章小结第112-115页
第五章 抗滑桩与坡面梁组合加固措施对膨胀土渠坡稳定性分析第115-132页
    5.1 抗滑桩与坡面梁组合抗滑措施设计研究背景第115-116页
    5.2 梁桩组合抗滑措施简述第116-117页
    5.3 参数选取及模型建立第117-118页
    5.4 无坡面梁抗滑桩措施对渠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第118-121页
        5.4.1 渠坡塑性应变分析第118-119页
        5.4.2 渠坡土体位移分析第119页
        5.4.3 桩身竖向应力分析第119-120页
        5.4.4 桩身剪力分析第120页
        5.4.5 桩身位移分析第120页
        5.4.6 渠坡安全系数第120-121页
        5.4.7 小结第121页
    5.5 梁桩组合抗滑加固措施对渠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第121-130页
        5.5.1 渠坡土体位移对比分析第121-123页
        5.5.2 渠坡塑性应变对比分析第123-124页
        5.5.3 渠坡安全系数分析第124-125页
        5.5.4 桩身位移分析第125-126页
        5.5.5 桩身竖向应力分析第126-127页
        5.5.6 桩身剪力分析第127-128页
        5.5.7 坡面梁应力状态分析第128-129页
        5.5.8 土拱效应分析第129-130页
    5.6 本章小结第130-13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32-135页
    6.1 结论第132-134页
    6.2 展望第134-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附录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准格尔南部矿区6~#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下一篇:基于PDE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非匀质花岗岩细观破坏过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