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2 装配式框架节点发展现状 | 第10-17页 |
1.2.1 装配式钢节点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装配式混凝土节点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装配式钢混组合节点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4 装配式钢混结合节点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5 装配式节点研究现状分析 | 第17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4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装配式钢混结合梁柱框架体系节点设计方法 | 第20-38页 |
2.1 概论 | 第20页 |
2.2 装配式钢混结合梁柱框架体系节点基本理论 | 第20-21页 |
2.3 装配式钢混结合梁柱框架体系节点域设计 | 第21-22页 |
2.3.1 混凝土框架节点域承载力 | 第21-22页 |
2.3.2 钢节点域设计 | 第22页 |
2.4 装配式钢混结合梁柱设计 | 第22-26页 |
2.4.1 钢混结合梁柱钢混结合段设计 | 第22-24页 |
2.4.2 钢混结合梁柱钢筋混凝土段设计 | 第24-25页 |
2.4.3 钢混结合梁柱端部型钢段设计 | 第25-26页 |
2.5 装配式钢混结合梁柱连接设计 | 第26-29页 |
2.5.1 装配式钢混结合梁-柱连接 | 第27-28页 |
2.5.2 装配式钢混结合柱-短柱连接 | 第28-29页 |
2.6 工程实例设计 | 第29-37页 |
2.6.1 节点平面布置及材料选用 | 第29-31页 |
2.6.2 装配式钢混结合节点域设计 | 第31-33页 |
2.6.3 装配式钢混结合梁柱设计 | 第33-36页 |
2.6.4 装配式结合梁柱节点连接设计 | 第36-3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3 装配式钢混结合节点有限元方法 | 第38-57页 |
3.1 概论 | 第38-39页 |
3.2 钢混结合段二维有限元方法 | 第39-47页 |
3.2.1 材料本构 | 第40-41页 |
3.2.2 单元类型和网格化分 | 第41-42页 |
3.2.3 接触定义 | 第42页 |
3.2.4 钢混结合段的验证 | 第42-47页 |
3.3 装配式钢混结合节点三维有限元方法 | 第47-56页 |
3.3.1 材料本构 | 第47-48页 |
3.3.2 单元类型和网格化分 | 第48页 |
3.3.3 接触定义 | 第48-49页 |
3.3.4 装配式钢混结合梁柱框架节点三维有限元模型 | 第49-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4 装配式钢混结合梁柱框架体系节点的基准模型及参数分析 | 第57-77页 |
4.1 概论 | 第57页 |
4.2 基准模型 | 第57-59页 |
4.2.1 基准模型数据 | 第57-59页 |
4.2.2 计算假定 | 第59页 |
4.3 有限元结果分析 | 第59-63页 |
4.3.1 应力云图 | 第59-62页 |
4.3.2 弯矩-转角曲线 | 第62页 |
4.3.3 节点承载力 | 第62-63页 |
4.4 参数分析 | 第63-76页 |
4.4.1 剪力连接度的影响 | 第63-66页 |
4.4.2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66-70页 |
4.4.3 焊钉间距的影响 | 第70-73页 |
4.4.4 端部型钢段长度的影响 | 第73-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5 装配式钢混结合梁柱框架体系节点构造设计 | 第77-84页 |
5.1 概论 | 第77页 |
5.2 外伸式端板螺栓连接构造 | 第77-79页 |
5.2.1 螺栓布置 | 第77-78页 |
5.2.2 端板厚度 | 第78-79页 |
5.2.3 节点域 | 第79页 |
5.3 钢混结合段构造 | 第79-83页 |
5.3.1 剪力连接件 | 第79-81页 |
5.3.2 钢结构部分 | 第81-82页 |
5.3.3 钢筋混凝土段 | 第82-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结论 | 第84-85页 |
6.2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在校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