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金基双金属催化剂TM-Au(TM=Fe,Co,Ni,Ru,Rh,Pd,Os,Ir or Pt)吸附小分子(O2、CO)性能的理论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金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9-10页
    1.2 金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因素第10-11页
    1.3 金基双金属催化剂第11-16页
        1.3.1 金基双金属催化剂的结构第11-12页
        1.3.2 双金属协同效应第12-13页
        1.3.3 金基双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第16-19页
2 理论基础与方法第19-31页
    2.1 引言第19-20页
    2.2 量子化学第一原理计算(First Principle)第20-22页
        2.2.1 Schr?dinger方程第20页
        2.2.2 三个基本近似第20-22页
    2.3 从头计算方法第22-23页
        2.3.1 Hartree-Fock方法第22-23页
    2.4 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第23-29页
        2.4.1 Thomas-Fermi模型第24页
        2.4.2 Xα近似理论第24-25页
        2.4.3 Hohenberg-Kohn定理第25页
        2.4.4 Kohn-Sham方程第25-27页
        2.4.5 交换关联势的处理第27-29页
    2.5 VASP软件简介第29-31页
3 金基双金属催化剂TM-Au(TM=Fe,Co,Ni,Ru,Rh,Pd,Os,IrorPt)吸附O_2性能的理论研究第31-47页
    3.1 引言第31-32页
    3.2 计算方法和表面模型第32-34页
        3.2.1 计算方法第32-33页
        3.2.2 表面吸附氧气模型第33-34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34-45页
        3.3.1 金基双金属催化剂TM-Au的结构表面特性第34-39页
        3.3.2 TM-Au-monomer表面吸附氧气的性能第39-41页
        3.3.3 TM-Au-dimer表面吸附氧气的性能第41-43页
        3.3.4 TM-Au-SNMP表面吸附氧气的性能第43-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4 金基双金属催化剂TM-Au(TM=Fe,Co,Ni,Ru,Rh,Pd,Os,IrorPt)吸附氧原子性能的理论研究第47-55页
    4.1 结果和讨论第47-53页
        4.1.1 表面吸附氧原子模型第47-48页
        4.1.2 TM-Au-monomer表面吸附氧原子的性能第48-50页
        4.1.3 TM-Au-dimer表面吸附氧原子的性能第50-51页
        4.1.4 TM-Au-SNMP表面吸附氧原子的特性第51-53页
    4.2 本章小结第53-55页
5 金基双金属催化剂TM-Au(TM=Fe,Co,Ni,Ru,Rh,Pd,Os,IrorPt)吸附一氧化碳性能的理论研究第55-65页
    5.1 引言第55-56页
    5.2 模型和计算方法第56-57页
        5.2.1 计算方法第56页
        5.2.2 表面吸附模型第56-57页
    5.3 结果和讨论第57-63页
        5.3.1 TM-Au-monomer表面吸附CO性能第57-59页
        5.3.2 TM-Au-dimer表面吸附CO性能第59-61页
        5.3.3 TM-Au-SNMP表面吸附CO性能第61-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某些(超)碱金属掺杂分子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二元镍羰基化合物几何电子结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