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7页 |
1.1 金纳米簇概述 | 第13-14页 |
1.2 金纳米簇的发光性能 | 第14-16页 |
1.2.1 粒径尺寸效应 | 第14-15页 |
1.2.2 配体效应 | 第15-16页 |
1.2.3 结构和电荷影响 | 第16页 |
1.3 金纳米簇的合成方法 | 第16-25页 |
1.3.1 模板制备法 | 第17-21页 |
1.3.2 小分子还原法 | 第21-23页 |
1.3.3 金纳米颗粒刻蚀法 | 第23-25页 |
1.4 金纳米簇的应用 | 第25-30页 |
1.4.1 金属离子的检测 | 第25-27页 |
1.4.2 无机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检测 | 第27-28页 |
1.4.3 生物标记及成像 | 第28-30页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30-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7页 |
第二章 功能化金/银纳米簇荧光探针的开发及其在酪氨酸酶活性检测中的应用 | 第47-67页 |
2.1 前言 | 第47-4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8-51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48-49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49-50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1-61页 |
2.3.1 基于多巴胺-金/银纳米簇的酪氨酸酶活性检测原理 | 第51-52页 |
2.3.2 多巴胺-金/银纳米簇的合成与表征 | 第52-56页 |
2.3.3 酪氨酸酶催化下多巴胺-金/银纳米簇共轭体内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 | 第56-58页 |
2.3.4 酪氨酸酶活性的实时荧光测定 | 第58-60页 |
2.3.5 酪氨酸酶活性检测的选择性实验 | 第60-6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第三章 金-谷胱甘肽配合物的配位键合诱导发光性质研究及在铝形态的检测中的应用 | 第67-87页 |
3.1 前言 | 第67-6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8-71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68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68-69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69-71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71-81页 |
3.4.1 Au-GSH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71-72页 |
3.4.2 Au-GSH配合物的磷光多刺激响应 | 第72-74页 |
3.4.3 铝离子对Au-GSH配合物的配位键合诱导发光过程 | 第74-78页 |
3.4.4 基于配位BIE过程的铝聚合物AlO_4Al_(12)(OH)_(24)(H_2O)_(12)~(7+) (Al_(13))的荧光打开检测法 | 第78-8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第四章 基于巯基功能化金纳米簇的氧气触发键合诱导发光性质及其在氧气检测中的应用 | 第87-111页 |
4.1 前言 | 第87-8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9-92页 |
4.2.1 实验仪器 | 第89页 |
4.2.2 实验试剂 | 第89-90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90-9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2-104页 |
4.3.1 巯基功能化金纳米簇(AuNCs)的合成与表征 | 第92-93页 |
4.3.2 巯基功能化金纳米簇(AuNCs)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质 | 第93-95页 |
4.3.3 金纳米簇键合诱导发光自组装体(AuNC-CBA)的表征 | 第95-97页 |
4.3.4 聚集诱导发光过程(AIE)与键合诱导发光过程(BIE)的比较 | 第97-98页 |
4.3.5 巯基功能化金纳米簇的氧化还原性质研究 | 第98-101页 |
4.3.6 基于氧化还原BIE过程的磷光增强策略在氧气检测中的应用 | 第101-103页 |
4.3.7 气态氧的定性检测及氧气试纸的开发 | 第103-10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1页 |
第五章 基于键合诱导发光过程的高量子产率金纳米点的制备 | 第111-129页 |
5.1 前言 | 第111-113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13-115页 |
5.2.1 实验仪器 | 第113页 |
5.2.2 实验试剂 | 第113页 |
5.2.3 实验方法 | 第113-11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15-121页 |
5.3.1 硅烷功能化金纳米簇(AuNCs)的合成与表征 | 第115-117页 |
5.3.2 硅烷功能化的金纳米簇的刚化过程 | 第117-119页 |
5.3.3 基于金纳米簇的BIE点的修饰及表征 | 第119-12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9-13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1-133页 |
致谢词 | 第133-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