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1.1.1 我国严峻的老龄化趋势 | 第18-19页 |
1.1.2 我国的养老居住政策 | 第19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 基本理论与其指导意义 | 第22-24页 |
1.4.1 原居安老思想 | 第22页 |
1.4.2 绿色康居理念 | 第22-23页 |
1.4.3 城市规划理论 | 第23页 |
1.4.4 无障碍设计理论 | 第23页 |
1.4.5 边界效应理论 | 第23-24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24-25页 |
第2章 国内外老年住宅相关研究综述 | 第25-47页 |
2.1 老年住宅的基本定义及分类 | 第25-27页 |
2.1.1 按照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分类 | 第25-26页 |
2.1.2 按照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分类 | 第26-27页 |
2.2 国内外老年住宅发展现状研究 | 第27-36页 |
2.2.1 国外发达国家的老年住宅发展现状 | 第27-34页 |
2.2.2 我国老年住宅发展现状与问题 | 第34-36页 |
2.3 国内外老年住宅经典案例分析 | 第36-44页 |
2.3.1 荷兰阿姆斯特丹Plussenburgh老年住宅 | 第36-40页 |
2.3.2 北京东方太阳城老年社区 | 第40-44页 |
2.4 国内外老年住宅相关理论研究 | 第44-46页 |
2.4.1 国外老年住宅相关理论 | 第44-45页 |
2.4.2 国内老年住宅相关理论 | 第45-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老年人特征及其居住模式 | 第47-60页 |
3.1 老年人年龄阶段的划分 | 第47-48页 |
3.1.1 根据年代年龄划分 | 第47-48页 |
3.1.2 根据自理能力划分 | 第48页 |
3.2 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变化 | 第48-53页 |
3.2.1 老年人的生理变化 | 第48-50页 |
3.2.2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 第50-51页 |
3.2.3 老年人的生活特征 | 第51-53页 |
3.3 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 第53-56页 |
3.3.1 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 第53-55页 |
3.3.2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 | 第55-56页 |
3.4 老年住宅应遵循的原则 | 第56-58页 |
3.4.1 老有所居 | 第56-57页 |
3.4.2 老有所依 | 第57-58页 |
3.4.3 老有所乐 | 第58页 |
3.5 符合我国的老年住宅模式 | 第58-59页 |
3.5.1 新型“在宅养老”模式 | 第58-59页 |
3.5.2 新型“在宅养老”模式的优势 | 第5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新型“在宅养老”模式老年住宅的规划设计 | 第60-68页 |
4.1 老年住宅的选址和总体规划布局 | 第60-63页 |
4.1.1 自然环境的选择 | 第60页 |
4.1.2 人文环境的选择 | 第60-61页 |
4.1.3 交通条件的选择 | 第61页 |
4.1.4 总体规划布局 | 第61-63页 |
4.2 老年住宅的规模控制 | 第63-64页 |
4.2.1 老年住宅社区的规模控制 | 第63-64页 |
4.2.2 老年住宅的组团规模控制 | 第64页 |
4.3 老年住宅的社区服务设施 | 第64-67页 |
4.3.1 社区服务设施的种类 | 第64-66页 |
4.3.2 社区服务设施的设计准则 | 第66-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新型“在宅养老”模式老年住宅的室内空间设计 | 第68-88页 |
5.1 老年住宅的平面形式 | 第68-70页 |
5.1.1 走廊式 | 第68-69页 |
5.1.2 单元式 | 第69页 |
5.1.3 大厅式 | 第69页 |
5.1.4 错层式 | 第69-70页 |
5.1.5 庭院式 | 第70页 |
5.2 老年住宅的套型选择 | 第70-74页 |
5.2.1 共居型 | 第70-73页 |
5.2.2 邻居型 | 第73页 |
5.2.3 离居型 | 第73-74页 |
5.3 老年住宅的户内空间设计 | 第74-82页 |
5.3.1 玄关 | 第75-76页 |
5.3.2 客厅 | 第76页 |
5.3.3 厨房 | 第76-78页 |
5.3.4 卫生间 | 第78-79页 |
5.3.5 卧室 | 第79-81页 |
5.3.6 阳台 | 第81页 |
5.3.7 室内空间流线组织及功能布局 | 第81-82页 |
5.4 老年住宅的公共空间设计 | 第82-85页 |
5.4.1 门厅 | 第82-83页 |
5.4.2 楼电梯 | 第83-84页 |
5.4.3 公共走道 | 第84-85页 |
5.5 老年住宅室内空间的细部设计 | 第85-87页 |
5.5.1 应对体力衰退的策略 | 第85页 |
5.5.2 应对视听衰退的策略 | 第85-87页 |
5.5.3 应对智力衰退的策略 | 第8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6章 新型“在宅养老”模式老年住宅的室外空间设计 | 第88-103页 |
6.1 户外活动空间 | 第88-93页 |
6.1.1 交往空间设计 | 第88-90页 |
6.1.2 坐息空间设计 | 第90-91页 |
6.1.3 健身运动空间设计 | 第91-93页 |
6.1.4 户外活动空间照明设计 | 第93页 |
6.2 景观绿化 | 第93-97页 |
6.2.1 绿地 | 第93-95页 |
6.2.2 水景 | 第95-96页 |
6.2.3 景观小品 | 第96-97页 |
6.2.4 色彩控制 | 第97页 |
6.2.5 边界 | 第97页 |
6.3 道路系统 | 第97-102页 |
6.3.1 老年人的步行空间 | 第98-99页 |
6.3.2 车行道路设计 | 第99-100页 |
6.3.3 坡道 | 第100-101页 |
6.3.4 路面材质 | 第101页 |
6.3.5 识别系统 | 第101-102页 |
6.3.6 照明系统 | 第10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结论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8-109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 第109-110页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及竞赛获奖情况) | 第110-111页 |
附录D (走访调查的结果摘录) | 第111-113页 |
致谢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