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场所记忆的历史街区景观更新研究--以厦门集美大社历史街区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第9-12页
        1.1.1 历史街区在城市化背景下的现状第9页
        1.1.2 集美大社历史街区的诉求第9-11页
        1.1.3 历史街区保护道路上的问题与挑战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研究目标第12页
    1.4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5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5页
        1.5.1 历史街区第13-14页
        1.5.2 场所第14页
        1.5.3 记忆与集体记忆第14-15页
        1.5.4 场所记忆第15页
    1.6 研究方法第15-17页
        1.6.1 文献分析法第15页
        1.6.2 实地调研法第15-16页
        1.6.3 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第16页
        1.6.4 绘制共识地图法第16-17页
    1.7 研究框架第17-18页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8-22页
    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2.1.1 关于历史街区的研究第18页
        2.1.2 关于场所记忆理论的研究第18-19页
    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9-22页
        2.2.1 关于历史街区的研究第19-20页
        2.2.2 关于场所记忆理论的研究第20-22页
第三章 历史街区场所记忆景观更新理论研究第22-31页
    3.1 基于场所记忆的历史街区景观要素分析第22-23页
        3.1.1 历史街区形态景观要素分析第22页
        3.1.2 历史街区记忆景观要素分析第22-23页
        3.1.3 历史街区文脉景观要素分析第23页
    3.2 历史街区场所记忆的景观特征第23-26页
        3.2.1 历史街区景观环境的地域性第23-25页
        3.2.2 历史街区景观环境的延续性第25-26页
        3.2.3 历史街区景观环境的文化性第26页
    3.3 历史街区场所记忆的景观设计意义第26-27页
        3.3.1 延续历史文脉第26-27页
        3.3.2 塑造区域特色第27页
        3.3.3 增强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第27页
    3.4 历史街区场所记忆的景观传承与再现策略第27-28页
        3.4.1 再现历史图景——传承街巷格局的线形景观第27-28页
        3.4.2 延续自然进程——保护、修缮、再现记忆载体的景观节点第28页
        3.4.3 唤醒场所记忆——再现场所记忆的景观小品第28页
        3.4.4 引发观者共鸣——营造场所记忆体验性景观设施第28页
    3.5 历史街区场所记忆的景观空间构建第28-31页
        3.5.1 宏观——宏观层面场所记忆的塑造第28-29页
        3.5.2 中观——空间“点”、“线”、“面”的景观构成第29-30页
        3.5.3 微观——创造功能复合型景观空间第30-31页
第四章 历史街区场所记忆相关实践第31-44页
    4.1 南京夫子庙历史街区第31-33页
        4.1.1 项目概述第31页
        4.1.2 设计分析第31-33页
        4.1.3 项目总结与借鉴第33页
    4.2 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第33-36页
        4.2.1 项目概述第33页
        4.2.2 发展沿革第33-36页
        4.2.3 项目总结与借鉴第36页
    4.3 苏州山塘历史街区第36-39页
        4.3.1 项目概述第37页
        4.3.2 保护与更新现状第37-39页
        4.3.3 项目总结与借鉴第39页
    4.4 英国卡姆登街区第39-41页
        4.4.1 项目概述第39-41页
        4.4.2 项目总结与借鉴第41页
    4.5 美国图森市历史街区第41-44页
        4.5.1 项目概述第41页
        4.5.2 保护的发展脉络第41-42页
        4.5.3 保护的特点剖析第42-43页
        4.5.4 项目总结与借鉴第43-44页
第五章 基于场所记忆的集美大社街区景观更新改造设计第44-74页
    5.1 设计对象与设计范围第44页
    5.2 集美大社记忆形态景观要素现状分析第44-45页
        5.2.1 集美大社周边景观环境第44-45页
        5.2.2 集美大社内部环境现状第45页
    5.3 集美大社历史街区景观要素现状分析第45-49页
        5.3.1 集美大社历史街区建筑景观分析第45-47页
        5.3.2 集美大社公共空间节点景观分析第47-49页
    5.4 集美大社文脉要素分析第49-50页
        5.4.1 传统手工艺与制作工艺第49页
        5.4.2 古早食物与饮食文化第49页
        5.4.3 传统民俗活动第49-50页
    5.5 集美大社场所记忆景观延续性设计第50-54页
        5.5.1 集美大社景观设计中材料演变第50-51页
        5.5.2 集美大社传统景观材料再运用第51-52页
        5.5.3 集美大社传统结构提炼第52-53页
        5.5.4 集美大社景观风貌传承第53-54页
    5.6 集美大社场所记忆下的景观设计表达第54-71页
        5.6.1 景观总体构成第55-57页
        5.6.2 交通景观设计第57-58页
        5.6.3 景观分区设计第58-69页
        5.6.4 景观细部设计第69-70页
        5.6.5 铺装设计第70-71页
    5.7 集美大社文创空间业态设计第71-73页
        5.7.1 商业定位第71-72页
        5.7.2 商业性质第72-73页
        5.7.3 集美大社历史街区运营模式第73页
    5.8 小结第73-74页
结论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附录第78-80页
作者简介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俗文化在城市文化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恩施州土家族摆手舞广场景观设计为例
下一篇:湘潭天易文体公园南广场桩基础设计与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