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论交通肇事中的“逃逸”

致谢第6-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导言第13-20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3-16页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6-17页
    三、研究价值及意义第17-18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8页
    五、论文结构第18-20页
第一章 交通肇事中“逃逸”的界定第20-24页
    第一节 “逃逸”的内涵第20-22页
        一、“逃逸”的定义第20页
        二、“逃逸”的规范目的第20-22页
    第二节 “逃逸”的构成特征第22-23页
        一、主观方面第22页
        二、客观方面第22-23页
    第三节 “逃逸”的法律性质第23-24页
第二章 有关现行立法对交通肇事逃逸定位的争议和成因分析第24-31页
    第一节 “交通肇事”与“逃逸”难以协调第24-26页
        一、司法解释与刑法规定的矛盾第24页
        二、二者构成同一罪名的困惑第24-26页
    第二节 “交通肇事逃逸”与“不作为故意杀人”难以区分第26-28页
        一、“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定性不明第26-27页
        二、“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与“不作为故意杀人”界限不明第27-28页
    第三节 “指使逃逸”难以定性第28-31页
        一、对“指使逃逸”法律规定的质疑第28-29页
        二、“指使逃逸”成立“交通肇事罪”共犯的困惑第29-31页
第三章 外国立法对我国的启示第31-36页
    第一节 德国与俄罗斯的立法模式第31-32页
        一、设立“交通肇事逃逸罪”第31页
        二、对该模式的评析第31-32页
    第二节 日本与瑞士的立法模式第32-34页
        一、设立“不救助罪”第32-33页
        二、对该模式的评析第33-34页
    第三节 奥地利的立法模式第34-36页
        一、以“遗弃罪”来定性“逃逸”行为第34页
        二、对该模式的评析第34-36页
第四章 “交通肇事逃逸”的立法完善构想第36-43页
    第一节 明确“交通肇事”与“逃逸”的关系第36-39页
        一、增设“交通肇事逃逸罪”第36-38页
        二、以“交通肇事罪”作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前提第38-39页
    第二节 明确“交通肇事逃逸”与“不作为故意杀人”的界限第39-41页
        一、明确“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定性第39页
        二、以“是否构成现实、紧迫的危险”作为二者界限第39-41页
    第三节 明确“指使逃逸”的定性第41-43页
        一、“指使逃逸”独立于交通肇事罪第41页
        二、“指使逃逸”成立“交通肇事逃逸罪”共犯第41-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晶面工程与界面选择性修饰构筑高效半导体光催化剂
下一篇:基于香豆素为母体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研究